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提振了行业信心。行业人士普遍表示,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政策措施》在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等多个环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加速融合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站在完善创新生态的高度,系统优化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各个环节的堵点和痛点,响应了业界的普遍诉求。”东方富海方面表示,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既是构建“创业、创新、创投”协同互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更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力合基金董事长冯杰表示,《政策措施》的出炉,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市场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进行深度融合。
疏通堵点 打通“募投管退”全链条
难寻“活水”,成为创投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东方富海方面表示,《政策措施》在解决募资难问题上,提出了诸多创新举措。比如,提出了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穿透后底层资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底层资产的风险因子适用险资偿付要求,支持资管公司投资创投,鼓励推出更多股债混合型创业投资基金产品,支持创投发债等,亮点突出,力度很大,让创投行业看到了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让市场看到了募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希望。
数据显示,2023年金融机构和险资LP合计披露出资超1600亿元人民币,占比相较2022年微增了0.1百分点。清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认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险资LP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和险资LP等长期资金的出资逐渐恢复稳定。
在退出方面,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政策措施》提出推进实物分配股票试点是新兴退出渠道,通过推动创新退出模式发展,有助于缓解当前“堰塞湖”的现状。
在投资与管理方面,对国有资本、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的相关考核机制备受关注。清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国资机构对于错误的容忍度较低,甚至出现“宁可错过,不能投错”的现象,这导致国资机构在投资时容易做出风险厌恶的行为。此次提出的容错免责机制,是众多国资机构关心的重要内容。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正在探讨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的机制,该机制若能科学有效落地,将极大地提升国有金融机构(银行、保险等)及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创业投资的热情。
改善环境 助力创投机构健康发展
另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机构具有丰富的产业背景、科研背景、创新创业经验。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机构参与创业投资,有望推动市场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投机构力量。
上述人士还谈到,引导创业投资机构规范运作,提升股权投资、产业引导、战略咨询等综合服务能力,可作为对优秀创投机构的评价考核维度。未来,优秀的创投机构不仅能够出钱投资,还需要提供扎实的增值服务。
冯杰表示,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不同投资阶段、投资策略的机构发挥差异化优势,精准匹配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企业的需求,让整个行业形成“接力”和“合力”,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