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价仅十分之一?揭秘司美格鲁肽减重药国内定价策略!

发布时间: 2024-06-26

随着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商品名:诺和盈)在国内获批,定价和商业化情况也备受关注。

诺和诺德早些时候称,该药物在中国上市早期将限量供应,聚焦自费患者。

此外,大量仿制药进军减重疗法市场,未来可能改变该行业的游戏格局。

公司回应国内定价和商业化情况

针对这款重磅减重疗法的上市时间,诺和诺德方面回应第一财经记者:“自诺和盈获批之日起,我们已经按照计划正式启动了药品供应的相关流程,会尽快将这一重磅产品带入中国市场,让肥胖症患者获益。”

这类药物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一种名为胰高血糖素样肽 1 (GLP-1) 的天然激素。GLP-1 不仅能调节血糖水平,还能与大脑中控制食欲的受体和肠道中减缓消化并产生饱腹感的受体结合。

公司表示,这款疗法在中国的定价将会在商业上市时公布。目前,该公司的司美格鲁肽减重药在各个国家售价不同,例如美国的治疗费用高达每月1349美元,而在德国和英国的每月的治疗费用分别为140美元和92美元。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司美格鲁肽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诺和泰”在中国已进入医保,3毫升剂量的费用低于800元人民币,至少可用一个月,约合每个月100美元左右的治疗费用,在全球范围处于较低的价格区间。

不过,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专利将于专利2026年到期,目前已有至少十个中国仿制药正在临床阶段。包括丽珠集团控股附属公司新北江制药以及杭州九源基因在内的中国公司,都已经递交了司美格鲁肽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申请。这对进口药的价格形成压力。

去年,诺和诺德的“诺和泰”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多,达到48亿丹麦克朗(约合7亿美元),占该药物全球总销售额的5%。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Clarivate)医疗研究和数据分析师Karan Verma在一份报告中称,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大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随着专利到期临近,中国制药商正在加速抢占仿制药市场。

高盛分析师在去年的一份报告中估计,仿制药可能导致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整体价格下降约25%。

仿制药进军或倒逼原研药厂降价

针对司美格鲁肽减重疗法的定价,一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他们上市初期的定价可能比较高,但中国厂商生产仿制药的能力太强了,专利一到期,很快就‘白菜价’了。”

司美格鲁肽的上一代产品利拉鲁肽就已经在中国和印度被仿制。印度Glenmark Pharmaceuticals制药公司生产的一款利拉鲁肽仿制药的价格比原研药价格低了70%。在中国,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利鲁平”也已经获批上市。

《自然》杂志在6月19日发表的一篇新闻中称,得益于中国和印度制药公司的发展,畅销减重药(如Wegovy)可能很快就会变得更便宜,并惠及更多人。这是因为很多公司正在开发这种复杂创新药物的仿制药版本,还有些公司正在竞相研发改良版,以求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已经有印度制药巨头称,正在研究药物合成、灌装和制造注射装置的创新方法。印度制药巨头Biocon首席商务官Abhijit Zutshi称,尽管这些方法能将成本下降多少“尚待观察”,但至少可能会降低一半成本,并可能最终使价格达到目前药物售价的十分之一。他补充说,如果药物更便宜,就会有更多人使用它们,从而扩大需求。这反过来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让原研药厂降低现有减重药的价格“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竞争”。

关于降价问题,诺和诺德方面此前也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药品降价主要是在不同市场,通过与支付方的医保谈判,基于药物的价值,与支付方达成协定价格。

根据临床试验网站记录显示,国内至少有15种司美格鲁肽仿制药进入临床,其中有至少11种进入了临床后期阶段。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招募三期临床试验的公司包括:杭州九源基因、丽珠集团、宸安生物/博唯生物、石药集团、华东医药、中国生物、齐鲁制药等。

针对仿制药市场的激烈竞争,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商务策略及企业事务负责人柯米拉(Camilla Sylvest)在上个月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很多年来,诺和诺德一直在竞争中发展,创新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仿制药会在某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后期、不具有排他性时进入市场,这是制药行业的规律,但我们持续专注前沿创新,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创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是全球超重或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2020年的一项研究,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数量将分别达到5.4亿和1.5亿,较2000年的水平分别增长2.8倍和7.5倍。

诺和诺德全球的竞争对手礼来方面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用于减重适应证的GLP-1类药物会较快在中国获批,但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该药物的糖尿病适应证已于上个月在中国获批。汇丰银行分析师预计,中国可能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批准礼来的GLP-1药物的减重适应证。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