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工信部推进新产业标准化工作,包括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及智能网联汽车,旨在降低试错成本、强化产业合作。标准化有助于新产业高增长,但需解决体系不健全、先进性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国力争标准更健全、先进、国际化,以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七月的曙光中,新产业的标准化工作正疾驰向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高调公示了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方案;同时,两项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产业标准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
对于新产业而言,标准化不仅如同破冰之船,能够大幅降低前期的试错成本和重复性资源投入,更如同纽带,强化了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建立了生态协同,为上下游企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垠在接受采访时如此阐述。
新产业,正站在时代的风口,准备迎接高增长的机遇。
依据《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新产业被定义为那些依托新技术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标准化领航工程,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在未来产业方面,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方案;仅仅一天之后,四部门便联合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下称《指南》)。
而在新兴产业领域,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也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了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是《智能网联汽车时空数据传感系统安全基本要求》和《智能网联汽车时空数据安全处理基本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更是发布了《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了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的要求。
这些产业有望因标准化而迎来高速增长的春天。“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位曾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相关标准编写的专家表示,相关标准的发布,将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数据采集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促进行业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助力形成产业数据生态。
近年来,我国始终将标准化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5G为例,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在全球的占比已超过42%,彰显了我国在标准化领域的强大实力。
面对未来,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标准化,更是更健全、更先进、更国际化的标准体系。
然而,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新产业标准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体系不够健全、先进性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加强。针对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指南》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涵盖了从基础共性到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多个方面。针对先进性不足的问题,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提出了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的策略,旨在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发展。而针对国际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则提出了加快国际标准布局、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等举措,以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协同。
吴垠教授强调,要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系统提升标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