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丨河套合作区一周年:根植创新沃土 持续赋能前沿科学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 2024-08-09

8月8日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一周年的日子。

过去的365天,河套这片创新沃土上几乎一个月一变样。今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这片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实地感受了深圳河两畔涌动的创新“浪潮”。

打造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极点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简称“河套合作区”),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广东省深圳市中南部连接地带,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和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组成。


河套深港合作区深圳园区 吴家明/摄

一年来,河套深圳园区精心打造“一心两翼”高品质科研空间格局,目前,在园区西翼已拥有13个专业化园区、提供近8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研空间。同时,园区东翼的国际协同创新区正同步推进开发建设。

而作为河套深圳园区首批示范项目——河套科创中心开园暨集中签约活动也在7月举行。河套科创中心(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是河套深圳园区首个新建成高品质科研空间,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致力打造集高端实验室、科研办公、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科研综合体。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等13个重点项目、23家生态合作伙伴签约入驻。13个重点项目聚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主体涵盖了国家级平台,央国企研发中心、香港知名高校机构、深港“独角兽”企业等。


河套科创中心 吴家明/摄

8月6日,新一批高质量优质科研空间又在河套深圳园区集中竣工。其中,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由深港合作共建,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人才团队及前沿基础研究优势,采用一院(物质科学研究院)两区(香港和福田)的模式,目标是力争5年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基础创新能力突出,汇聚高端人才、创新转化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深港创新合作研究典范。

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点发展功能材料、结构材料、计算材料科学、材料分析科学四大科研领域。作为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先进结构材料与增材制造研究部主任,吕坚教授的多个学术研究也旨在为航空材料、4D打印、高熵合金等领域开拓新的商业化落地场景,他表示:“深港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充分利用了香港和深圳两边的资金、人才以及政策优势,我们的研究技术在产业化落地过程中,可以和两边都进行很好的沟通,实现产业化或者进出口都非常便利。”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际化科研平台落地方面,目前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的高端科创项目超160个,形成重大平台、高校科研机构、大型央企国企及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独角兽企业、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等集群。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1.5万名科研人员。河套合作区正在《规划》指引下全面提速建设,推动国家战略加速落地,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极点。


河套人工智能应用示范街区 吴家明/摄

一年来,河套深圳园区持续吸引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入驻,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孵化在此加速布局。注册地位于河套的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6月刚在香港上市,是特专科技上市新规(简称“18C章”)自2023年3月31日推出以来,第一家通过这一规则上市的科技企业。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马健就透露河套有对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大量高精尖的人才储备,也有一个逐步壮大的活跃的科研社群,毗邻福田CBD,配套设施完善,这些都对晶泰科技这样一家重研发、重创新的研发平台型企业非常有吸引力。而在《规划》发布一周年之际,马健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希望河套合作区持续赋能前沿科学成果转化,构筑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桥梁,加速中国的科创成果惠及全球。

建设河套深圳园区“离岸园区”

“一号通道开通以后,我从元朗开车去河套深圳园区只需要15分钟,非常便利。坐地铁到深圳后的穿梭巴士也有改进。福田口岸刚开的公交车,花一块钱只需要七八分钟就能到公司,让进出河套深圳园区变得更加便捷。”今年刚把公司注册在河套的一家香港物联网初创公司的创始人杰森(化名)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他准备开拓大湾区的市场,河套深圳园区的众多政策、园区企业“背后的大管家”e站通的一站式服务和政府资源对接,都给公司带来很大助力,所以首选就将内地公司落地在河套。


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的“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 吴家明/摄

像他这样跨境上班的香港创业者在过去一年也越来越多。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首班深港跨境直通巴士开往香港,成为一次标志性事件。据了解,河套发展署、福田区、深圳海关积极走访河套深圳园区内重点科研企业机构,认真听取园区科研人员便利通关的意见建议。截至7月底,河套发展署已汇总收集在河套深圳园区从事科研、具有高频跨境通行需求的人员2000多人,预计人数还将会持续增加。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助理、博士后工作站主任郑宇劼建议,建设河套深圳园区“离岸园区”。目前,在河套深圳园区有港方运营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建议在香港北部都会区,以租赁、购置工业地块或多层工业厂房等方式,规划建设深圳科技园区,形成与河套深圳园区联动的“离岸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在去年10月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不仅展现出北部都会区发展蓝图、主要建设项目和推进时间表,也提及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协同发展。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雪菲认为,《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与河套规划呼应,深港未来在空间布局、科技企业、科研平台载体、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园区联动等方面将持续谋划协同联动。超越地理界线的限制,推动香港与深圳市、广东省、大湾区其他城市渐次产生创新协同效应,逐渐形成科创产业链廊道。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