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一新的提法,成为近期行业广泛关注并热议的焦点。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防止和纠正‘内卷式’恶性竞争,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如果再不纠正“内卷式”恶性竞争,会扭曲汽车产业的价值观,破坏汽车产业法治化环境。汽车行业不能搞“内卷式”恶性竞争,“卷”不起也“卷”不赢。要尊重市场、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如今的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理性的科学态度。
盈利者寥寥
“价格战”伤筋动骨
近日,车企密集发布销量数据,不少都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7月,上汽大众销量同比下降18.18%;广汽丰田同比下降17.1%;上汽通用同比下降82.42%。2024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为37.64万辆,同比减少4.3%;奔驰上半年在中国的乘用车销量为34.15万辆,同比减少9%。1~7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46.8473万辆,同比下滑24.4%。
而且,这些车企几乎都把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车市“内卷”及“价格战”。去年开始“价格战”以来,国内汽车零售价格平均下降约20%。不少整车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连带影响到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经销商也陷入严重亏损。并且,还引发了车企裁员降薪、4S店倒闭等现象。近日发布的花旗研报指出,自2023年车市“价格战”以来,部分自主车企和大部分合资品牌出现盈利下滑,一些企业的净利润甚至为负,这也导致今年下半年恐无法进一步降价。
“非理性的价格战应该结束。”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在这种无序竞争的“价格战”中,可能只有像特斯拉这样的极少数头部企业能够凭借低成本供应链采购、规模化生产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为国家做贡献。应该有大局观并坚持长期主义,而不是跟风搞不良‘内卷’。没有效益企业无法生存。”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不良“内卷”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带来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从公平竞争走向恶性竞争,可能只有一步之差,但对行业的影响却大相径庭。“车市‘内卷式’恶性竞争有害无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部长王晓明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内卷”曾是市场竞争的代名词,合法合规的市场竞争能促进产业发展。
此外,“内卷式”恶性竞争不仅伤害整车企业,也连带伤及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汽车经销商的利益。“个别车企在‘价格战’中为降低成本,极力压低零部件供应商报价甚至拖欠货款,同时对下游经销商施压并拖欠费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向记者谈到,这类行为给行业带来恶劣影响,破坏了产业生态,也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肆意抹黑屡见不鲜
“口水战”走向失控
目前的车市“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控,导致一些车企销量和利润下滑,也催生出一些不正常的舆论互黑行为。
随着价格战进入“深水区”,一些针对汽车企业、品牌、产品、技术甚至企业高管的“网络黑嘴”“网络水军”“黑公关”等舆论攻击行为也开始冒头。互联网上出现了捏造事实、主观臆断、翻炒旧闻的现象,或是打着“评测监督”“客观独立”的旗号诋毁车企。
6月20日,广汽集团发布《关于共同杜绝网络暴力,维护良好舆论环境的倡议书》,并宣布成立广汽集团网络举报中心,承诺将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举报者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倡议书呼吁所有同行携手并进,共同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互助的良好网络环境,坚决抵制造谣、抹黑、诋毁他人等网络暴力行为。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日也提出,建议对全行业(企业)进行全面审计,要做维护秩序、主持正义的捍卫者。
此前,比亚迪专门成立“打假办”,公开收集被侵权证据,称“18升油耗事件”“扳手掰大梁事件”“拖车断大梁事件”等网络舆情事件已对比亚迪及其旗下子品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已发起依法维权。
阿维塔科技前首席营销官李鹏程认为,“背后捅刀”的事情屡见不鲜,不少车企深受其害、深恶痛绝,又身在其中。每家车企都在自证清白,看起来大家都是受害者,没有施暴者。
王晓明认为,正是由于“内卷式”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走向失控,在很大程度上会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使市场竞争性质发生变化,才诱发了不计后果造谣抹黑的“口水战”。财报数据显示,有的车企一年的品牌宣传费用已经超过研发费用,其中几乎一半以上用于应对“网络黑嘴”和“黑公关”。“这已经不是仅靠行业自律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法律法规进行管束和治理。”王晓明说。
纠正资源错配
扩大消费市场是出路
“‘内卷式’恶性竞争偏离了正确的价格机制和有序竞争的轨道,靠一味降价、相互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去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结果是几乎所有参与的车企都偏离预期,出现亏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分析,正常情况下,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来合理调控相关支出及投入,但去年以来车市深陷“价格战”,大部分车企长期低于成本价售车,陷入被迫降价的困境,不仅没有达成以价换量,还进入了恶性循环,这已经不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而是一种扭曲的价格机制。
王青提出,国家希望通过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激活市场,扩大消费,既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格局,也希望让更多优质汽车商品进入家庭。但无序的“价格战”对政策形成了干扰和削弱的效果。此外,“价格战”还将关注点引导到价格上,而不是技术升级和消费者需求上,是一种市场资源错配的表现。
在不规范竞争环境下,扩大市场规模、寻找新增长点是行业共识。刘瑞提出,对于目前的汽车市场,既要去“封堵”各种不良行为,也要多措并举扩大消费来进行“疏导”。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汽车消费的政策举措,其中包括提供3000亿元资金支持及促进汽车以旧换新、提倡汽车限购城市逐步放宽放开限购等,作用正在逐步显现。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这无疑是为破解“内卷式”恶性竞争提出了明确指南。只有进一步畅通汽车消费渠道,扩大市场容量,才能为消除各类不正当竞争构筑现实基础。
引导技术创新竞争
把精力用对地方
对于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行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其实,在汽车行业发展逐渐进入存量市场、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恶性竞争。“要按照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优化和丰富产品,拓展市场空间,才是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出路。”付于武强调,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创新是必修课,转型是必答题,引导企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创新竞争势在必行。
当前,越来越多的车企呼吁不“卷”价格,要“卷”技术。例如针对近来行业热议的“周销量榜”问题,王青表示,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如果车企有自信且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公布自己的周销量。但是,如果在未经其他企业同意的情况下,发布其他企业的销量作为比对,就是一种商业营销行为。
王青认为,其实车企发布销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给消费者提供消费参考。这类现象之所以引发热议,其内在实质是车企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就要车企减少“内卷式”竞争和相互诋毁等内耗行为,把精力用在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实力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意识到,提高车企创新能力,是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正确路径。“创新才是车企发展之本。”刘瑞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转型之中,国内外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如果车企把精力都耗费在“内卷式”恶性竞争上,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面临着高端芯片对外依赖度高、核心原创技术积累不足等“卡脖子”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去突破难题,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要求,既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坚持长期主义指明了出路。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针和务实举措。“此次会议精神与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对于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付于武认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是我国汽车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