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案再添一例。上海证监局近日对上海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张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作出处罚。
张某为80后,住址为上海静安区。据调查,张某违法行为发生在2018年10月31日至2022年8月5日期间。处罚决定书显示,张某被没一罚一,遭没收违法所得1566.26万元,并被处以同等金额罚款,同时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从公告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张某与华安基金前基金经理张亮的信息存在重合。2022年7月,华安品质甄选被传因基金经理张亮的个人问题出现“被迫停售”事件,8月5日,张亮因“个人原因”卸任所有产品,且不再转任该公司其他工作岗位。随后再无下文。
产品尚在募集期,拟任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遭遇渠道停售的例子并不多见。而且张亮离职之时,手上还有两只成立不足半年的新基金。
第一财经就此向华安基金方面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尚未得到有效信息。
“夫妻档”老鼠仓
处罚结果显示,张某自2018年10月31日起,担任上海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管理的A证券投资基金(下称“A基金”)的基金经理,2022年8月5日,张某卸任A基金的基金经理并从公司离职。
据调查,2018年10月31日至2022年8月5日期间,张某因职务便利知悉与A基金有关的投资决策、交易标的、交易时间等未公开信息。任职期间,张某指挥配偶刘某操作“闫某”证券账户下单交易。
在近4年里,“闫某”的广发证券账户买入沪深两市股票共656只,与A基金趋同买入股票393只,趋同买入股票只数占比59.91%,趋同买入金额6.66亿元,趋同买入金额占比59.80%,账户趋同买入盈利金额1566.26万元。
上海证监局认为,张某作为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持续时间长,违法所得金额大,违法情节较为严重。决定对张某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1566.26万元,并处以1566.26万元罚款。
此外,对张某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在禁入期间内,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或者担任原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或者担任其他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张某到底是谁
处罚结果一出,行业内纷纷猜测,这位上海80后基金经理究竟是谁?多个信息显示,张某与华安基金此前突然离职的基金经理张亮存在重合。
公开资料显示,张亮于2018年10月31日起管理华安国企改革,2022年8月5日离职。
早在2022年7月,“华安基金经理张亮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担任华安品质甄选基金经理,相关新基金暂停销售,并提示近两天下单的客户撤单”的传闻在业内发酵,随后,华安品质甄选提前结束募集,并增聘基金经理。
8月公告显示,张亮因“个人原因”卸任所有产品,且不再转任该公司其他工作岗位。这意味着他正式从华安基金离职。Wind数据显示,在离任之前,他的合计在管规模达75.18亿元。
当时,市场对于张亮离职的“个人原因”,就出现了众多猜测和质疑。某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与第一财经交流时表示,涉事基金经理如果在募集期离职,一般是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一般在发新基金前,公司会和基金经理进行谈话,不会给有离职意向的基金经理安排管理或发行新产品。”该人士称。
就业绩而言,Wind数据显示,张亮管理时间最长的华安国企改革A,任职回报为231.82%。而华安价值驱动一年持有、华安品质领先分别于当年的2月和3月成立,运行时间不足半年。
不过,针对张某是否为张亮,第一财经记者向华安基金求证,截至发稿未获有效信息。
在业内人士看来,“老鼠仓”涉及行业的腐败、职业道德等问题,在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基金经理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是不被允许的。不仅损害了基金财产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也破坏了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及基金行业正常交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