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系列指数迎来检讨方式上的变革。
8月26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公告,用于指数检讨的12个月平均市值的计算方法及长时间停牌的处理方式将进行优化。这次优化将于截至今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相关指数的指数检讨开始实行。
具体来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涉及平均市值、流动性测试的算法调整。一方面,对于12个月平均市值的计算方法:现行处理方式为过去12个月的月末证券市值平均值,优化后的处理方式为过去12个月的每日(不包括停牌的交易日)证券市值平均值。
另一方面,对于12个月平均市值和流动性测试的计算对长时间停牌证券的处理方式。优化完之后的情况即是,复牌前的市值及流动性数据会被排除在12个月平均市值及流动性测试的计算之外。
有分析指出,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检讨期内的“月末市值”变成了“每日市值”,意味着上市公司再也不能用月底突击的方式来达到不被踢出指数的目的。
事实上,港股公司进入恒生系列指数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流动性考量。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进入恒指就可以被纳入港股通,获得巨大流动性,所以很多企业都会有意引导市值、而非实际交易达成,而修订后这些“李鬼”将更难人为入指数。“此举可以加强市场秩序,特别是增强恒生各指数的权威性和指向性。”他说道。
独立股评人岑智勇也认为,恒指公司的调整有助找出更优质的公司,应该说是优化了选股条件。
所谓基准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表现的基准或标准,这些基准指数都是根据市场特点、股票结构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出的(如恒生综合指数等),能够反映市场的整体表现。同时,一些投资策略或产品的表现也会与特定的基准指数挂钩。“港股通有基金和etf配置,所以会被组合配置买入持有,对于纳入港股通公司来讲,对于改善其流动性有一定的帮助。”沈萌说道。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想要纳入港股通,入选恒生系列相关指数是必然的选择。如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就指出,联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属于下列范围的,将调入港股通股票。第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第二,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第三,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且股票调整考察日前十二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港币50亿元,上市时间不足十二个月的按实际上市时间计算市值;第四,A+H股上市公司在联交所上市的 H股。
实施办法还指出,港股通股票因相关指数实施成份股调整等原因,导致不再属于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以及本办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范围或者属于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范围的,调出港股通股票。
另外,第七十三条指出,属于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的港股通股票,股票调整考察日前十二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低于港币40亿元 (上市不足十二个月的按实际上市时间计算市值),且不属于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范围的,调出港股通股票。
流动性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前港股流动性并不充裕,且集中于头部的蓝筹股份的情况下。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27日收盘,只有116家公司的成交额超过一亿港元,头部三家占比最高,阿里巴巴-SW成交额为67.92亿港元。另外,有913家公司的成交额为0,两级分化非常之大。
一位资深香港机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新的市值计算法应该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就那些如果是长期停牌的公司,本身都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就算复牌成功的话,我觉得都不会在市场方面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所以这些只是一个很细微的一个修改,就对整体市场的运行没有太大影响。”
此外,该人士也认为,关于计算方法,既然长期停牌的话,就证明这公司就各种各样问题,就看现在港股长期停牌那些,即便不是“妖股”,也或是那些濒临破产甚至是被清盘的股份,又或者是那些就是造假被拆穿的那些公司,所以就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就算复牌成功,用最好的方式来计算,其实也并不会太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