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如今正从概念走向规划。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黄金内湾”概念规划与设计国际咨询预公告,面向全球集思广益,创新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规划与设计成果,引领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腾飞。
据悉,此次国际咨询包含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两部分。概念规划面向“黄金内湾”全域,基础工作范围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个地市的部分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100公里黄金内湾”的概念最早于2022年5月首次出炉,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随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依托各类重点平台,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向环珠江口地区集中配置,预留重点平台扩区空间,对重点战略区域予以重点谋划和资源保障。统筹推进环珠江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跨海通道布局建设,做好环珠江口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空间管控和整治修复,将“黄金内湾”打造为国际一流的湾区门户。
从地图上看,“黄金内湾”包含“A字型”珠江口约100公里海岸、约2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以及周边三大都市圈部分地区,集中了大湾区最核心的几个龙头城市。有业内人士表示,“黄金内湾”可以说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区域,也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版图的浓缩版,黄金内湾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腾飞。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雪菲认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黄金内湾”是区域核心,其重要性体现在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平台建设、要素资源集聚和功能优化等多个方面。未来,大湾区应突破地理和传统合作的限制,在更广泛的空间、更丰富的领域、更深入的层面展开合作,要为环内湾提供国家或省级重大平台的空间支持,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产业转移和资源流动。“比如,各地市当前的合作方式仍较为传统,缺乏共享共赢的模式。产业联动缺乏规划与引导,人口流动也缺少政策配套,政府间合作尚未解决行政壁垒和财税分割问题。”
此外,刘雪菲还建议,应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配机制,借鉴长三角经验,设立具备实质权力的执行机构,通过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协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并引入智库参与规划和评估机制,增强合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