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栏目着重介绍几类用于评估基金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常用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还可适用于不同策略不同投资方法论的基金产品。
Q37:夏普比率是什么?
一般来讲,夏普比率=(年化收益-年化无风险收益率)/年化波动率。该基金评价指标反映的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一只基金在每承担一单位风险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多少超额收益。任何收益都与风险相伴相生,波动率可用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水平。“年化波动率”是“夏普比率”的重要构成部分。
Q38:最大回撤如何计算?
最大回撤是指“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从最高点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可以理解为“选取某一时段,产品出现最大的亏损比率”。举例而言,假设某产品成立于2021年11月1号,2022年1月4号为净值短期高点,净值是1.2。到2022年4月26号,在历经A股暴跌后,净值一度跌到了0.9,达到了近期低点。这个时候,投资者可能遇到的最糟糕情况就是2022年1月4号买入,2022年4月26号卖出,亏损达25%,计算方法为(1.2-0.9)/1.2×100% ,也就是持有期内该基金产品最大回撤为25%。
Q39:如何理解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的关系?
波动和回撤都是市场运行的一部分,从2007—2021年A股市场主要指数看,万得全A、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年度平均最大回撤分别为25%、24%、26%和29%,近五年,万得全A指数的最大回撤达到了34.37%。不同年度最大回撤幅度差异较大,参与市场的时点较为重要,而想要完美躲过每一次市场大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在产品实际运作过程中,影响回撤的因素较多,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年化波动率是衡量资管产品风险特征较为可评估和可参考的指标。年化波动率是统计方差,最大回撤是收益分布——数据点越多,出现极值的概率越大——即产品成立时间越长,经历极端行情次数可能越多,理论上最大回撤刷新纪录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在评估周期并不够长的基金产品中,即使最大回撤较小,如果波动率较高,最大回撤的突破或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波动和回撤都是市场运行的一部分,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产品净值表现,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属性、投资经验等慎重选择符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Q40:最大回撤和年化波动率,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投资预期目标?
通过考察同类中最优秀的对冲基金,不难发现只要将产品的运作时间拉到足够长,最大回撤大致为年化波动率的1.5倍以上。以一些运作时间较长的国际对冲基金为例:桥水Pure Alpha 基金目标波动率设为12%,实际实现年化波动率为10%左右,历史最大回撤为15.5%,发生在基金运作后的第20个年头;千禧基金实际年化波动率为4.3%,历史最大回撤为7.24%,发生在2008年,即该基金运作第18年。对于运作时间还不够长的基金产品来说,采用“年化波动率”预估产品未来最大回撤表现,会比“最大回撤历史记录”更有指导意义。
对于投资者来说,年化波动率是考察多策略中低风险产品线的重要观察指标,从多视角评价风险控制表现和收益获取能力——即是否用可控的波动换取到预期的收益;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需要依据产品的风险等级设定投资组合的目标波动率,并以此为指标来设定各子策略的风险预算及仓位占比。
相较最大回撤的不可控,目标年化波动率更为可预期。一般来讲,仅需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跟踪某基金产品的周净值,就足以观察出其是否按照基金经理设定的目标波动率运行而无太大的偏离。
(CIS)
校对:杨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