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头部私募布局。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7月以来多家头部量化和债券策略私募抄底可转债,部分管理人更是推出投资可转债的新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转债是兼具股性和债性的资产,随着市场不断扩容,各路机构将加大布局力度,而且可转债估值处于底部区域,诸多错杀机会值得关注。
头部私募涌入可转债市场
7月以来,可转债市场震荡调整,但诸多头部私募“越跌越买”。
“下跌提供了更好的加仓机会。”北京某百亿级私募合伙人坦言,尽管7月以来可转债市场震荡调整,但公司积极把握抄底机会,一些被错杀的标的更是展现出很高的性价比。
北京某头部量化私募的有关人士透露:“在可转债下跌势头较猛的8月,公司加仓了一些可转债标的。”
竹润投资基金经理诸葛恒中也表示,今年公司强烈看好转债市场。
事实上,机构对于可转债的青睐在二季度便已露出端倪。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6月底,共有12家百亿级私募旗下的产品出现在93只可转债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可转债3403.68万张,合计持有市值达34.59亿元。
具体来看,主观与量化策略的百亿级私募均布局了可转债。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4家百亿级量化私募旗下产品合计持有可转债28.24万张,合计持有市值0.35亿元;6家主观策略百亿级私募旗下产品则出现在77只可转债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市值33.34亿元。另有2家主观与量化策略相结合的私募合计持有可转债85.08万张,合计持有市值达0.9亿元。
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
“百亿级私募纷纷布局可转债,主要是因为可转债具备两个优势。”沪上某私募研究员称,一方面,可转债既有债性又有股性,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可转债成为机构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工具;另一方面,可转债市场实行T+0交易制度,在操作上具备灵活性和便利性,尤其是近年来可转债市场明显扩容,价格波动空间较大,量化私募纷纷关注到了这一机会。
诸葛恒中分析称,从股性来看,经过前期的调整,股市实现均值回归的概率在不断提高;从债性来看,目前市场上约三分之二的转债到期收益率为正,即便无法转股,债券到期还本后仍能为组合创造正收益。另外,转股溢价率的分位数、到期收益率等关键指标均显示,目前转债处于底部区间,诸多优质标的被明显低估,后续有望随着市场情绪改善而实现估值修复。
强化信用风险评估成共识
关于后续可转债投资的具体“打法”,多家头部私募均提到要谨慎识别信用风险。
“在择券过程中,除了关注转债本身的指标,我们更加关注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因此围绕新‘国九条’中针对上市公司退市的条款,加大了公司退市因子在模型中的权重,例如绝对股价、营业收入、市值等,从严把握入库标准,排除信用风险。与此同时,我们还关注弱市背景下可转债的下修和回售等条款,利用相关条款获取收益。”沪上某百亿级债券策略私募创始人表示。
同威投资研究总监冯翔也认为,可转债的研究和选择要聚焦公司质地,重点关注企业的基本面、溢价率以及到期赎回日等情况。同时,新“国九条”发布后,可转债“零违约”的历史纪录被打破,须进一步关注企业信用风险,后续将寻找那些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则强调了投资的分散性。他坦言,信用风险是导致近期可转债市场大幅震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选择标的时,不仅要关注转债的价格、波动率、溢价率等指标,还要考虑分散性,降低个券扰动给整体组合带来较大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