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低质换低价,倡导提效挖潜 头部餐饮品牌创始人谈如何度过“寒冬”

发布时间: 2024-09-2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351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1241亿元,同比仅增长0.4%。

而一线大城市作为餐饮风向标,北京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上海第二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利润为-7.7亿元。

客单价下滑,利润变薄甚至亏损,行业进入低增长,并打起价格战。这已经成为了2024年餐饮业的常态。面对“寒冬”,在9月24日红餐网举办的2024餐饮品牌力峰会上,呷哺集团、杨国福、乡村基、南城香等头部餐饮品牌创始人表示反对价格战,呼吁餐饮企业要“刀刃向内”,提升效率,优化成本,从而提升质价比。

呷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表示:“在消费者对品牌形成认知的时候,用产品、用口味、用高性价比已经足够了,企业无须在价格里再做更多退让。一个企业如果不挣钱的话,也是一种‘罪恶’,因为它将没有办法长久地服务更多的消费者。”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表示:“当下的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在真正高质量地赋能产品,在这种前提下做极致的性价比。我不建议用低价去占领市场。”

每经记者 王帆 摄

谈现状:平台与顾客都难讨好 咬紧牙关“过冬”

“餐饮越来越难做。”在会上谈到行业现状时,呷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首先表示,消费更加谨慎,渠道越来越透明。“尤其是电商改变了外食人群的就餐习惯,他们打开电商和点评平台后,选择太多了,‘薅羊毛’(的大折扣)也非常多。餐饮行业越来越多品类堆积,行业开始内卷,没有一个品牌能够幸免。”

他还谈到便利店的兴起也直接影响到了餐饮。“很多消费者到便利店一样能够填饱肚子。所以我认为内卷这个浪潮暂且不会过去,两三年之后,慢慢会回归正常。所有餐饮人在特殊的时期,一定要咬紧牙关。”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则谈到竞争加剧带来客单价下滑,最后导致企业利润上不去。同时,顾客与平台还给予了双重压力。“在服务方面,顾客也越来越难‘伺候’了,还有的餐饮人被平台的差评绑架了。顾客来了你的餐厅就说,如果不怎样,我就给你差评。”他认为,餐饮行业在顾客与平台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今年上半年,在去年高基数影响下,限额以上餐饮恢复弱于整体。今年上半年餐饮企业注册量始终高于注销吊销量,门店供给持续上升,行业竞争持续白热化也进一步促成了餐饮整体行业的弱复苏。结合供给端月度净开店增速情况来看,浙商证券预计行业竞争加剧问题仍待时间消化,行业客单价压力仍将持续。

该研报援引各大上市餐饮公司上半年财报,可以看出业绩分化明显,海底捞、特海国际、达势股份收入增速跑赢社零餐饮增速;而九毛九、百胜中国则低于社零餐饮增速,奈雪的茶、茶百道、呷哺呷哺、海伦司则是出现收入下滑。

谈策略:减少价格战,提升质价比

面对行业“寒冬”,与会的餐饮创始人纷纷表示,反对低质换低价,倡导提效挖潜。

“以小火锅这种既有快餐属性,又有正餐属性的品类来说,如果你价格战打得很低,你给顾客的食材、产品、环境等都是受限的。”贺光启表示,“在消费者对品牌形成认知的时候,用产品、用口味、用高性价比已经足够了,无须在价格里再做更多退让。一个企业如果不挣钱的话,也是一种‘罪恶’,因为它将没有办法长久地服务更多的消费者。品牌要拿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管理,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体验,这才是可持续性的发展。”

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表示:“当下的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在真正高质量地赋能产品,在这种前提下做极致的性价比,我不建议用低价去占领市场。”他举例道,在成本端,今年花椒稍微便宜一些,但辣椒价格居高不下,味精的价格也没有降下来,植物油的价格比新冠疫情之前还要高。“我们在这些高成本、高人工、高房租的条件下,我们去厮杀低价,你能活多久?”杨国福反问道。

因此,他建议:“我们首先是要对内要求,让顾客用餐的时候有视觉呈现,有情绪交互,有健康高质的产品,大家吃完很快乐,肠胃很舒服。这是第一个要做的,剩下就不需要用低价策略去迎合市场。”

汪国玉也提到了向内要利润空间的重要性。“中国餐饮现在的利润空间还是有的,还可以挤一挤。我们要抓管理、抓组织变革,抓效率提升。例如,明火颠勺,燃气能源成本有多少能转化到菜的价值里,中间损耗了多少?”他认为,可以从内部管理要利润,在合理的情况下让利消费者,提升性价比。

乡村基董事长李红则谈到要做到组织高效。“要去除多余动作,减少浪费,让组织变得高效。做餐饮需要脚踏实地地做事,守住极致的创新、极致的模型、极致的效率三个点,才能对抗今天的变化。”

“以前我们什么都要图快,一下子要占领心智,一会要大发展、喊口号。但是今天要慢下来,接受慢增长。我们要像农民耕地一样,把每一道菜、每个顾客的体验做好,把心慢慢沉下来。我觉得竞争到最后,还是心态的胜利。”李红最后说道。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