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和新三板下一步改革路径明确

发布时间: 2024-10-18

关于北交所和新三板的下一步改革举措明确。

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平行论坛上,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指出,北交所有基础、有潜力、有责任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将强化制度的适应性,强化创新的包容性,强化服务的精准性,强化政策的协同性,支持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上市发展。

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表示,证监会将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狠抓新“国九条”的落地见效,不断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北交所、新三板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

强化制度适应性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周贵华指出,近年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逐步完善了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市场体系和制度安排,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北交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在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具体来看,一是扩大服务覆盖面。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一半,每家公司平均拥有22项发明专利,平均研发强度近5%,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今年上半年超八成企业实现盈利。

二是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北交所累计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融资超530亿元,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在强链补链延链、支持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拓宽创投配置通道。北交所的设立促进了创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目前,北交所近九成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有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企业有4家创投机构参与。创业投资借助北交所上市、并购等功能,实现了更加多元便捷的退出。

四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截至目前,7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累计激励对象超5300名,帮助企业留住、用好核心技术人才。

五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北交所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完善中介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凝聚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共识,初步营造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展望未来,北交所有基础、有潜力、有责任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周贵华指出,一是强化制度的适应性。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评估完善发行上市机制、优化融资并购安排、丰富产品工具体系,支持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上市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的包容性。立足实际,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规律,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制度机制和理念上提升对创新的包容度,同时坚持严监严管,完善配套风险防控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是强化服务的精准性。坚持“开门服务、直达服务、精准服务”理念,完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内容,进一步促进投融资对接,引导行业机构积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更好支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四是强化政策的协同性。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壮大耐心资本、拓宽创投退出渠道、营造良好司法环境等方面加强与各方的协同,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汇聚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四方面推进北交所和新三板高质量发展

商庆军强调,证监会将不断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北交所、新三板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

一是着力强化“主阵地”功能发挥。继续推进《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地。对于新三板,围绕提升市场培育、规范、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挂牌融资机制,深化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增强市场吸引力,鼓励更早、更小、更新的初创型科创企业利用新三板规范发展、做强做大。

二是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投资价值。一方面,持续把好“入口关”,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特点,研究推动将北交所创新性评价体系化、制度化,围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认可等方面,通过设置定量标准、明确创新类型及负面情形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支持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延链补链强链、聚焦科技创新的优质企业发行上市,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加强对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引导,强化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规范性,尊重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更好运用分红、回购等方式回馈投资者。认真落实“并购六条”要求,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做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投资价值。

三是推动投资端与融资端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精神,引导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深度参与,塑造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生态。与此同时,发挥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全链条”优势,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优化全过程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四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紧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对财务造假、资金侵占、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从严打击,让敢于越界者痛吃苦果,持续净化市场风气。对各类风险加强预研预判、持续跟踪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校对:刘星莹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