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时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2024年第十届“欧洲论坛”在布鲁塞尔和上海双会场连线举办。这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中国贸易协会、欧盟中国商会联合主办,主题为“应对时代挑战:中欧商界领袖领导力新范式”。来自中国和欧洲政商学界的200余位决策者、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和欧洲未来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探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致欢迎辞。她指出,整体来看,当前的全球经济主要受到“颠覆式技术革命”和“新型全球化变革”这两大力量的驱动。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和商业运作模式。但另一方面,近年来出现的脱钩断链等现象,对全球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她指出,世界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普惠和共赢的新型全球化,中国和欧洲理应扮演好推动者的角色。
汪泓表示,作为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联合创建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坚持搭建连接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的桥梁。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中,中欧Global EMBA课程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跻身全球第一。站在建院三十周年的全新起点上,时代赋予了学院更加坚定的使命和责任,学院将持续为中国与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欧盟中国贸易协会执行主任宋惠安(Gwenn Sonck)表示,欧盟和中国是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天贸易额达23亿欧元,双方经济依存度较高。尽管面临全球经济放缓,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预计2024年增长4.8%,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三分之一的动能,中国市场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同时,面对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欧洲企业在中国经营时需要采取新思路,中国企业也必须适应新变化、寻找新突破,比如中国在创新方面拥有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方面,吸引了许多企业到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宋惠安强调了变革型领导力的必要性,特别是领导者需有适应性和前瞻性,“欧洲和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彼此的商业环境,我们鼓励商界领袖进行公开、直接的对话,从而弥合文化差异,为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铺平道路。”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朱京指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欧盟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股主要力量,在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和欧盟都是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双方应该携手支持自由贸易,促进公平竞争,维护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倡导更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继续共同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持续推动国际交流,提升全球影响力。学院自2012年发起欧洲论坛,至今已举办近30场,足迹遍布全球8个国家,200多位政商学界人士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中国及全球的前沿话题,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