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伯克希尔A等几只美股“暴跌”超99%,虽然纽约证券交易所认定这是技术故障,取消了低价交易,但有不少投资者因采用“市价单”并融资买入,一度造成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巨亏,随后证券经纪商或取消了相关交易,或承担了部分损失。
这些投资者惊魂未定,抄底却导致巨亏如此“过山车”般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其中的疑点,重视中美融资交易制度的差异,至少避免在A股、港股和美股的投资上不犯常识性的错误,也启发我们用新的视角看待投资者保护。
笔者多方采访和梳理发现,我们熟悉的证券交易账号,包括现金账号、融资账户(信用账户)、基金账号,A股和港股美股市场的开户门槛、融资比例、风险控制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港股美股融资账户的开户门槛,几乎没有资产限制,不像A股投资者开通融资融券账户需要至少50万元的证券资产,还需进行风险测评,而港股美股只需要线上签约填表即可,甚至一些证券经纪商直接在APP上设置默认开通融资账户,造成一些投资者开通了融资账号自己却不知情。
杜先生(化名)坚称自己只是现金账号,余额只有1万港元等值美元,但最终融资买入伯克希尔负债近500万,不排除他实际开通了融资账号而不自知。若说完全没有资产门槛,也不尽然,一位雪盈证券的客户曾先生(化名)融资账号显示资产要求为2000美元,但相比A股的50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港股美股可以进行循环融资,这是目前香港中资券商的通行做法,融资比例最高可达3—4倍,并且担保比例视各家经纪商自行判断。所谓循环融资,即将所持有的股票进行抵押融资,融资之后买入的股票,还可以继续作为抵押品再次融资,如此循环反复,融资比例最高可达3—4倍。
举个例子,一位投资者持有100万市值的腾讯控股,假设担保折算率是70%,则可向券商融资70万,然后再次买入腾讯,再次进行抵押融资,又可以融资49万,继续买入股票,又继续循环进行融资,这样一来循环融资,最高比例就可以达到3倍。若折算率更高,那么融资比例还可以更高达到4倍。A股场内融资制度当然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杠杆,按照相关规定,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平仓线)为130%。
这就可以理解,为何此次抄底伯克希尔A的一些投资者出现巨亏而被平仓,还欠下几百万的债务,正是因为不了解美股的融资杠杆和操作漏洞,还有个别经纪商铤而走险,因循环融资提供的融资比例之高超过A股投资者的认知。
第三,交易系统的风险控制存在漏洞,港股美股都没有涨跌幅限制,因此现价单与市价单这两种不同的下单模式就可能产生极大的差价。加上一些券商的交易系统并没有完善的风控机制,用以避免执行价格大幅偏离预期的指令,或在停牌后禁用市价单,所以才会出现在伯克希尔A跌到188美元左右停牌时挂单,最终却直接以648000美元成交的情况。
由此可见,我国内地市场在投资者保护和交易风险控制方面是比较到位的,因A股散户众多不同于成熟市场,监管对投资者教育、适当性管理、交易安全等方面都费了不少心思。此外,这对港股美股投资者也是一个警示,若脱离了A股熟悉的环境,完全在成熟资本市场中竞争,还不了解制度规则的话,仅靠运气或照搬经验,栽跟头的可能性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