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新出海,东南亚布局降维战,吸金机遇等你来!

发布时间: 2024-06-14

(量化私募新一轮“出海”:布局东南亚“降维打击” 进军美股“较量”华尔街)

随着投资策略竞争日益激烈与权益类市场波动加大,境内量化私募机构正悄悄掀起新一轮业务出海潮。

一位量化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不同于以往境内私募机构主要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发起产品投资港股,此次境内量化私募机构纷纷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地区组建量化策略投研团队,参与东南亚股市的量化投资。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东南亚国家股票市场的散户投资占比相对较高,量化策略容易借助市场错误定价博取较高超额回报;二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股市持续上涨,能带来相当可观的Beta回报。

“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国家当地量化策略也刚刚起步,中国量化策略直接移植到东南亚股市,有较高几率产生降维打击效果,船高更高胜率的可观超额回报。”他告诉记者。

自有资金“先行试水”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同于以往境内私募机构在香港直接发行产品并吸引境内高净值人群使用海外财富出资,如今量化私募机构转变策略——先使用自有资金试水东南亚股市,若能取得良好的量化策略回报与业绩稳健性,再择机发行产品募资。

一位正计划在新加坡组建量化投研团队的境内量化私募机构投研总监向记者透露,此前他们也与境内高净值人士有过沟通,发现他们对东南亚股市投资相对谨慎,因为他们对这些股票市场不够了解,担心会投资踩雷。因此量化私募基金需要先动用自有资金投资,证明在东南亚股票市场实施量化策略也能创造可观稳健的投资回报,才能吸引他们出资。

他承认,目前要在东南亚当地招募量化策略研发人员,不但人力成本相对较高且比较难找到合适人选。因此他正说服多位境内量化策略投研人员“搬去”东南亚,负责当地股市的量化投资策略研发。

记者获悉,已有个别境内量化私募基金已尝试发行面向东南亚股市的私募产品,并通过QDII与QDLP渠道实现资金出海投资。但是,当前QDII额度租赁费用相对较高(通常是美国基准利率-汇率风险对冲等相关操作费用),且QDII额度相对紧张,导致他们不得不望而却步。

“相比而言,QDLP额度相对宽裕,但我们必须承担双重收费,即向QDLP产品发行机构与境外运作主体分别缴纳管理费与超额利润分红,导致实际操作成本也不低。”一位量化私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粗略估算,除非投向东南亚股市的量化策略私募产品年化回报率能保持在10%以上,才能给到高净值投资者年化逾5%的回报(跑赢美国货币基金年化回报率)。

他直言,去年6月-今年4月期间东南亚国家股市基本保持持续快速上涨趋势,令相关量化策略产品获得年化逾10%回报率并非难事。但随着5月以来东南亚股市开始出现波动加大状况,要通过Beta回报维持上述回报率的难度悄然加大。

布局美股捕捉牛市红利

记者还了解到,相比布局东南亚股市,部分境内量化投资基金还尝试投资美股。因为纳斯达克指数与标普500指数迭创新高,让他们能轻松获得较高的Beta回报。

“但是,我们同样先使用少量自有资金先开展美股市场的量化策略投资。”一位正涉足投资美股的境内量化投资基金交易员告诉记者。究其原因,华尔街量化投资机构无论在策略迭代、市场数据分析、美股市场动态洞察、资金实力等方面都强于中国同行。他们担心若贸然增加投资资金,自己很可能成为华尔街量化投资机构的狙击对象。

他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主要在美股市场采取指数增强的量化策略,大部分自有资金投向挂钩标普500指数的ETF产品,小部分资金投向美国热门科技股以博取较高超额回报。得益于美股与美国热门科技股迭创新高,过去4个月他们的年化回报率与超额回报双双超过10%。

“但是,这份回报率能延续多久,一方面受美股指数是否迭创新高影响,另一方面得看在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的情况下,美国热门科技股股价能否继续逆势上涨。”这位境内量化投资基金交易员直言。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将很快发行投向美股的量化私募产品并拓展相关资管业务。

这背后,一是鉴于当前美国货币基金无风险年化回报达到5%,不少高净值投资者可能希望投向美股的量化产品年化回报率能超过10%,但他们对未来美股能否持续延续涨势“心里没底”;二是他们近期与多位境内高净值投资者沟通发现,当前后者的投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宁可投资美国货币基金或美债基金博取约5%的无风险年化回报,也不愿在美股市场尝试“高风险高回报”。

他直言,近期他所在量化私募基金仍将以打磨美股量化投资策略为主,力争缩小与华尔街量化投资机构的“差距”。

在这位境内量化投资基金交易员看来,业务出海也给国内量化私募基金完善业务结构带来新的启示。以往,多数境内量化私募基金都allin中国股票资产,导致业务存在较高的市场单一性风险,如今通过业务出海,他们可以通过将高净值投资者资产分散在不同国家股票市场,既能实现更有效的资产多元化配置效果,也能推动私募机构境内外业务协同发展,创造更稳健的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基础。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资讯
  • 热门资讯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