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以下简称“Manner”)卷入舆论的旋涡,相关事件再度发酵。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这个高调扬言只做精品咖啡的网红品牌,更像是一位游走在资本市场的行家,“出走”上海、极速扩张、背靠资本……如今的Manner,在保持调性和追求规模之间来回摇摆、飘忽不定。
深夜致歉
近日,Manner被曝出咖啡师向顾客泼咖啡粉、扇顾客耳光、与顾客互殴等多起冲突事件。6月21日晚间,Manner公开发表声明,称对近日发生的咖啡师伙伴与顾客冲突事件深表歉意。
“整改和调整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加强对公司全体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第二,优化门店运营安排,尽可能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提升顾客服务满意度;第三,加强对咖啡师伙伴的日常关心,畅通咖啡师伙伴关怀通道,提升咖啡师伙伴的工作舒适度,关注咖啡师伙伴健康。”Manner在声明中表示。
与此同时,随着多个相关话题“霸上”热搜,Manner也成为了近期社交平台上的高频词。
深陷舆论风波中的Manner,门店经营是否因此受到影响?6月24日,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位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的Manner门店,其店员透露,目前经营一切正常,短期来看,订单量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
记者注意到,与众多采用全自动咖啡机的连锁品牌不同,Manner仍坚持使用半自动咖啡机,从磨粉、压粉到萃取,尽管保留了咖啡本身更多的风味,但在操作层面,制作流程相对繁复,大大降低了出杯率。
另据报道,Manner按照门店业绩来分配人手。具体而言,日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门店,只留派一名咖啡师;日营业额在6000元及以上的门店,才会留派两名咖啡师。
在此情况之下,Manner舆情爆发,最直接的导火索便是出品速度低于预期。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Manner来说,其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主,所以人员配备相对较少,因此员工在工作强度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品牌方应全方面、多维度地解决消费者体验感与店员工作强度之间的冲突,以及协调行业发展与自身定位的矛盾。”
入驻商超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在上海静安区南阳路,一条不算热闹的小街上出现了一个仅有2平方米的小门店,那里便是Manner的首店。
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Manner以平价精品咖啡的定位迅速走红咖啡圈,将单价锁定在15元—25元的价格区间;与此同时,“花式”风味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的咖啡爱好者前来打卡。
或许Manner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不仅收获了消费者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受到了资本的青睐。企查查显示,Manner隶属于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在2018年至2021年获得5轮融资,背后站着一众“明星”资本。
具体来看,2018年10月,Manner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8000万元,投资方为今日资本;2020年12月,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H Capital和Coatue;2021年的2月、5月和6月,相继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分别是淡马锡、美团龙珠和字节跳动。
彼时的Manner,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注视远方,远眺更具“钱景”的市场,于是决意“出走”上海,开启了极速扩张之路。
第三方数据窄门餐眼显示,在经历多轮融资后,2021年—2023年,Manner的新开门店家数分别为58家、219家和513家。2023年10月,Manner官宣落地第1000家门店。最新数据显示,Manner在全国范围内已开设超过1200家门店,且均为直营品牌。其中,约73.9%的门店分布在一线城市,约18.64%的门店分布在新一线城市。此外,入驻商场的门店数量已占全部门店数量的36.5%,20平方米—50平方米的中等门店规模已成为了Manner的“首选”。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为适应消费者对精品连锁的全部想象,Manner在装修、业态、选址等方面大做文章。
在成都万象城商圈,Manner在A馆一楼以及负一楼均设有门店,但定位大不相同。其中,位于一楼大门入口的门店占据着黄金位置,在客流量的加持下,店员分外忙碌,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快的出品。反观负一楼的概念店,偌大的门店内稀疏地摆放着座位,同时还售卖着多款烘焙产品以及咖啡豆。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品牌极速扩张带来的红利,Manner咖啡创始人频频出现在富豪榜单中。2024年,Manner创始人韩玉龙夫妇身家高达72亿元,入选《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
“如今的咖啡行业已步入高速增长、高速发展、高速扩容的节点,与此同时,已出现多个不同的消费层次,分别为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和低端。因此,品牌方未来想要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需要在场景创新、食品安全以及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借势发力。”朱丹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