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狂热流入此产品,背后的动因是何?立即探索背后的奥秘!

发布时间: 2024-07-07

概要:上半年A股调整,公募基金市场分化,债基发行火热连续4个月超千亿份,占比高达81.26%,而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发行萎缩,多只募集延期或失败,凸显“债强股弱”态势。

在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下,公募基金的发行市场在上半年呈现出了鲜明的冰火两重天格局。

新基金的发行势头强劲,连续四个月,每月的发行份额均突破千亿大关。据券商中国记者深入调查,这一繁荣的背后,是资金对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债基的热切追捧,而权益类基金则似乎陷入了低迷的困境。

从具体数据来看,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份额仅占总量的十分之一,混合型基金更是只有微不足道的6.63%。而债基则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其发行份额占到了总量的81.26%,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更有部分权益类新发基金遭遇困境,不得不延迟募集,甚至最终募集失败。年内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仅为2.91亿份,相比之下,债基的平均发行规模高达26.32亿份。

债基成为了市场的领头羊,连续四个月发行份额超过千亿,这一现象令人瞩目。

今年基金发行市场虽有回暖迹象,但结构性分化现象愈发严重。权益类新基金明显萎缩,而债基则成为了市场的宠儿,资金纷纷涌向债基。据统计,自今年3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份额连续四个月突破千亿,6月份更是达到了1751.70亿份的高点。当月债基发行占比高达87.06%,延续了其火热的态势。

进一步观察月份数据,7月的第一周共有28只基金(仅统计初始基金)发行,其中债券型基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这28只基金中,有15只是债券型产品,6只是股票型产品,5只是混合型产品,还有2只是REITs产品。

在爆款基金方面,安信长鑫增强和泰康稳健双利成为年内成立规模最大的基金产品,均为混合型债券型二级基金。它们认购天数均为10天,首发募集规模均达到80亿元。此外,兴证全球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泰康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东方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优选指数等产品的规模也接近80亿元。

对比债基和主动权益类产品的新发规模,“债强股弱”的特点尤为明显。据Wind数据显示,年内成立的债基平均发行规模高达26.32亿份,而股票型基金仅为2.91亿份,混合型基金也仅有3.11亿份。在今年的新发基金中,中欧景气精选以11.1亿元的发行规模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只首发规模超10亿元的主动权益类产品。

然而,与债基的火热相比,权益基金的新发则显得黯淡无光。上半年不少权益基金宣布延迟募集,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73只产品(仅筛选初始基金)发布了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和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占据了较大比例。

以6月份为例,就有长城量化选股鑫选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欧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招商均衡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8只基金发布了延长募集的公告。这些基金原本有着明确的募集截止日期,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延长募集期。

以招商均衡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为例,该基金于2024年4月19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2024年6月28日。然而为了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公司决定将募集期延长至2024年7月5日。另一只民生加银智选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该基金于2024年5月27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2024年6月21日,但由于募集金额不理想,公司不得不将募集截止日延长至2024年6月28日。

更令人关注的是,今年还有部分权益产品延期募集后未能成立的案例。例如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在获批近6个月后才开始发行,经过顶格募集3个月后却宣告募集失败。圆信永丰兴盛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在获批后长达半年多才发行,最终同样以募集失败告终。截至6月底,已有4只基金募集失败,这一现象无疑给权益基金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