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7月8日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北京金融法院聚焦互联网保险合规性,强调司法审判难点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法院通过典型案例、司法建议等方式促进保险机构合规经营,并发布涉及互联网投保、核保义务等典型案例,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助力保险业健康发展。
7月8日,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之际,北京金融法院以“推动保险机构合规展业典型案例”为主题,召开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新闻发布会。在谈及互联网保险案件审理的关键环节时,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厉莉强调,互联网保险的司法审判之难,主要聚焦在事实认定的复杂性以及法律适用的精准性上。法院将紧密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捕捉新问题,通过司法反馈的多维度方式,如发布典型案例、提出司法建议、召开新闻发布会等,为保险机构的合规经营提供“导航灯”和“加速器”。
互联网保险合规性的提升,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厉莉指出,互联网投保方式不仅为保险机构带来了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扩大了业务规模,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购买体验。然而,她也提醒,互联网保险同样面临着经营不规范的风险,如格式条款解释不足、核保责任履行不严谨、误导性宣传等问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保险业的发展,也能放大潜在风险。”厉莉强调,“保险公司应高度重视互联网保险的规范性,严格遵守《互联网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进而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能力。”
对于互联网保险司法审判的难点,厉莉进一步阐述。她指出,互联网环境下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更加复杂,如如何确保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提示说明义务得到充分履行,就是当前司法审判面临的重要问题。她呼吁各保险机构在履行免责条款提示说明义务时,要秉持最大诚信原则,清晰明确地告知消费者相关风险,确保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能够清晰明了。
北京金融法院在推动保险机构合规经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法院成立以来,保险纠纷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受理相关案件1401件,涉及标的总额超过20亿元。这些案件涵盖了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车辆损失、意外伤害、责任保障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包括了一些保险人代位求偿以及保险机构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纠纷。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均来源于北京金融法院审理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社会影响的案件。这些案例不仅聚焦了互联网新业态下的审慎合规经营问题,还深入探讨了核保义务的履行、诚实守信原则在保险业务中的应用、格式条款的规范解释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核心议题。通过这些案例的发布,北京金融法院旨在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合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中,一些案例特别引人关注。例如,在魏某某诉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法院针对互联网投保中格式条款难以识别和判断的问题,明确了保险公司的提示说明义务。而在甲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与乙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高某某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一案中,法院则强调了核保义务的重要性,防止了“宽进严出”现象的发生。
这些典型案例的发布,不仅为保险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指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权益保护路径。北京金融法院将继续发挥司法审判的引领作用,推动保险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