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人民币,重磅突发!

发布时间: 2024-08-09

人民币大涨!

今天早盘,在A股开盘之后,人民币突然直线拉升。分析人士认为,这与通胀数据有关。刚刚公布的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加之部分地区高温降雨天气影响,全国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有所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经济复苏的预期。

另一方面,人民币也被外围盯上。最近几个交易日,全球市场正从周一的暴跌中恢复过来,但现在又将注意力转向人民币。本周早些时候,日经指数大幅下跌,创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的最大跌幅,原因是日本加息后日元套利交易平仓。专家现在警告称,人民币可能是下一个经历类似“空头平仓”的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早盘,由于茅台于昨晚披露了业绩和新的分红计划,股价开盘直接高开超2%。高盛更是重申对茅台的买入评级。与此同时,昨晚业绩超预期的中芯国际A股涨逾4%,H股更是狂涨超7%,行业龙头开盘可谓是集体大爆发。这也可能是人民币升值的一大助推力。

人民币爆发

今天早盘,重磅数据来袭。中国7月CPI同比0.5%,预期0.3%,前值0.2%。中国7月CPI环比0.5%,前值-0.2%。国家统计局表示,7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同比上涨0.4%,保持温和上涨。

通胀数据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人民币的做多动能。上述数据公布之后,离岸人民币直线拉升。

另一方面,人民币近期亦被外围投资者盯上。在日元大幅升值之后,现在投资者正将注意力转向人民币,分析师警告称可能会出现动荡。本周一,日经指数大幅下跌,创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的最大跌幅,原因是日本加息后日元套利交易平仓。市场认为,人民币可能是下一个经历类似“空头平仓”的货币。

套利交易策略利用日本的超低利率为高收益资产投资提供资金,但日本央行最近的加息打乱了这一策略。这迫使投资者平仓,引发全球市场崩盘。随着中国维持低利率环境以刺激经济,市场也逐渐担心人民币套利交易可能会瓦解,尤其是中国出口商持有大量美元储备。随着美元降息预期增强,人民币开始走强,这些储备可能很快就会兑换成人民币。但一些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套利交易解除的影响可能不如日元那么严重。

来自兴业研究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共1.134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893亿元;存款增长主要来自于贸易项下离岸市场留存的人民币规模增长(利率较境内更高、汇兑更便利)。一季度末新加坡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共2420亿元,已经超过2015年峰值水平;2020年年中以来新加坡人民币存款规模显著增长,反映了内资出海的旺盛需求。截至6月末,中国台湾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共1302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0亿元;2023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贸易顺差的下行速率放缓,对应了台湾人民币存款规模触底反弹。

浙商证券认为,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压力的适当缓解、国际收支失衡风险的降低,可能意味着下半年拉动经济更大概率仍以供给端工具为主,即工业稳增长。二季度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速4.7%,较一季度的5.3%有所回落,结构上主要受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及金融业的拖累较大,体现出当前地产销售、投资,居民消费、出行情绪不佳,下半年更大可能是通过二产发力对冲三产回落。人民币大概率会演绎为区间震荡。

市场结构的变化

随着CPI数据转强,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今天早盘,长债连续两天出现杀跌行情。与此同时,红利指数亦相对弱于整个其他宽基。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消费的茅台和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中芯国际表现非常出色。茅台开盘一度涨超2%。这与昨晚茅台公布的业绩和分红比例有关。高盛分析师LeafLiu等在报告中称,假定贵州茅台派息率在75%,预计其2024年和2025年的股息率分别在3.6%和4.1%。重申对茅台的买入评级,基于其增长韧性和重新关注股东回报。Jefferies更是表示,贵州茅台宣布将2024年—2026年的派息率提高至不低于75%,而茅台的历史现金派息率在45%—50%。投资者的初步反馈显示,贵州茅台股票现已跻身“优质股息”俱乐部,今年像美的和格力等跑赢的股票都因它们的高质量股息率。按15倍市盈率计算,茅台股票目前的现金股息收益率为5%。

中芯国际A股早上更是大涨超4%,其H股开盘大涨超7%,芯片板块集体活跃。中芯国际二季度营收和毛利率都超预期,其中毛利率超过上限,接近30%,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而且,从基本面上看,消费电子正在崛起,产业链所受关注度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还有地产板块,今天早盘,A股地产股再度拉升,金地集团直线涨停,新城控股、中交地产、首开股份、万科A、信达地产、保利发展跟涨。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海外的情况来看,若衰退预期成为现实,拉动中国经济的动力可能就会转变成内需和投资。在这种背景之下,人民币是受益方面,而权益资产的出海逻辑也会生变,消费、地产和与投资拉动相关的品种可能会受到关注。

校对:冉燕青‍‍‍‍‍‍‍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