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一家公司的控制权,然后通过重组、整合、改善等方式提高公司价值,由此获得可观的回报——这是控股型投资的典型做法,也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高阶打法。在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黑石、凯雷、KKR、TPG等顶级PE机构是控股型投资的主要参与方。
在中国市场,业内对控股型投资的讨论正在逐渐增多。“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放缓,会出现很多并购整合的机会,控股型投资会变成非常重要的策略。我们注意到,一些基金管理人正在调整投资策略,从早期投资、成长期投资,转型去做控股型投资。”近日,一位来自美元母基金的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
相对于做少数股权投资,做控股型投资在当前经济环境中体现出哪些优势?它对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提出哪些新要求?
经济增速放缓,控股型投资机会涌现
“当前市场环境下,做控股型投资确实成为了一种新兴趋势。”近日,太盟投资集团(PAG)董事总经理范理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他表示,这背后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经济增速变慢,企业的增长也随之变慢,估值变得更为合理。同时,企业原来高速发展的时候,会不断扩张建厂,资本投入也会加大。随着企业增速放缓,扩张建厂的需求在降低。这样一来,企业的现金流情况会变得更好,适合进行控股型投资。另外,市场上的债务融资工具也越来越成熟。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继“投资难”“募资难”之后,本已老生常谈的“退出难”话题,又在IPO的阶段放缓,以及上一轮基金的密集退出周期迫近之下,被提升至关乎机构生存的高度。
范理维认为,在退出难的行业背景下,控股型投资相对少数股权投资,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因为在做少数股权投资时,如果项目不是通过IPO退出,那么在退出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技术性难题。
比如,作为股东希望卖掉公司股份时,新买家需要对公司进行尽调。但由于只拥有少数股权,话语权有限,公司可能不一定配合尽调的完成,在程序上会比较麻烦。同时,做少数股权投资时,可能会设置回购等保护性条款。在股权出售过程中,条款不一定能够保留,这又为退出增加了难度。
控股型投资的好处在于,首先,由于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在出售股权时,全公司会更加配合做尽调。在条款的继承方面,技术性难度也有所降低,能够更方便地把资产卖出去。
第二,目前企业IPO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做控股型投资过程中,对退出的掌控力会更强,能够把决定权把握在自己手上。如果想要卖出资产,可以在市场上通过招标等方式启动,而不是一定要等到企业去上市。
“同时,在做控股型投资的过程中,控制了公司的现金流。如果在当前退出难的环境下,资产暂时卖不掉,也可以通过分红来提升DPI,减缓投资压力。”他说。
机构资源整合及投后运营能力成关键
虽然说控股型投资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但今年中国市场整体的成交案例却没有那么多。范理维认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因为控股型交易的交易难度较大,对投资人的要求肯定也会更高。
做少数股权投资时,投资机构不太需要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但做控股型投资时,投资机构对企业承担的责任会更大,这就需要投资机构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及投后运营能力,但目前具备这些能力的机构仍在少数。
第二,可以明显感觉到市场中价格差的存在。优质企业不愿意以较低的估值出售,甚至有些企业还停留在成长型市场的估值体系中。对于买方来说,控股型投资是另外的一套估值体系,所以双方存在价格差。
“做控股型投资有一定的门槛,我们专注于做控股型投资,经验相对来说会多一些,这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抓住机会。”范理维说。
据了解,太盟投资集团是一家专注于亚洲的私市股权投资公司,业务板块包括私市股权、不动产及信贷与市场的投资。截至2024年3月31日,太盟投资集团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约550亿美元。
太盟近期最广为人知的一笔交易,是对万达的投资。今年3月30日,太盟投资集团、中信资本、AresManagement旗下基金(Ares)、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旗下全资子公司PlatinumPeony和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在大连正式签署投资协议,联合向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约人民币600亿元,合计持股60%,大连万达商管持股40%。
与此同时,太盟正加大在中国的业务布局。2024年2月,太盟宣布将太盟中国设立于苏州,统筹发展公司在中国的各类资产管理业务,配合其在华业务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