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银行必行,科技创新助力小微贷款精准高效。

发布时间: 2024-06-06

6月5日,第十一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正式开幕。在开幕当天的高峰论坛上,来自工商银行、微众银行的金融机构代表再次强调数字技术之于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的重要性,其中,“精准触达”成为不同类型机构共同强调的重点。此外,对于民营中小微企业,与会嘉宾认为,它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在未来发展过程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一方面可以及早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孕育新产业,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多项科技贷款增速高于其他各项贷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李子彬表示,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情况不断改善,在数字科技促进下,金融贷款的比例在增加,动产融资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我国普惠金融已发展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覆盖率和可得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成本逐步下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这也是近期银行业信贷投放的重点所在。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提到,据统计,截止到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20%和18%,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

微众银行企业市场推广部副总经理许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也提到了这一点。“现在科技型企业客户数量和资产规模在不断增长,并且是目前微众银行对公业务普惠小微、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三大客群经营中增长最快的一项业务。”许伟认为,这也从侧面证明当前小型科创企业的规模并不小,且还处于上升期。


数字转型已成银行必答题

据了解,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成立的目的在于搭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的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今年的主题聚焦在“强化民营经济金融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周更强认为,当前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已初显成效,未来金融机构要通过科技创新、金融模式和手段,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把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中小微企业。

事实上,从机构实践来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推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近日撰文指出,2023年,国有六大行的金融科技投入总金额达1228.22亿元,同比增长5.38%。

“现在不讲大模型、大计算,就会觉得OUT了一样。”工商银行平台金融发展中心总经理温津伟表示,当前所有企业都要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


技术或将重塑银行信贷形态

温津伟指出,通过数字转型做好金融服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最恰当的地点、精准的时间把金融产品提供给对的人。

“对中小企业来讲,生产、经营、流通、管理,服务环节都可能派生出金融需求。”温津伟指出,数字平台可以识别场景,通过企业的业务经营、交易行为获知企业贷款需求,银行从而更有效地发放贷款。因此,他认为,未来信贷供需模式可能会由传统的资金借贷向可信交易链、可信行为链转变,基于场景进行精准的客群和产品服务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趋势。

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总结实践经验时同样提到了数字精准触达的重要性。

“充分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服务普适性的小微客群,同时兼顾拓展重点的领域,核心是‘三个数字化’,一是数字化大数据的风控,二是数字化精准触达,三是数字化企业服务。”公立称。

许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补充表示,与其他同业机构相比,数字银行尤其需要发挥数字科技特色优势,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需求,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综合服务。

例如,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的特点,引入人才信息、知识产权、交易数据等多源数据,为企业提供线上化、操作便捷、额度更高的科创贷款产品;以“数据+AI大模型”为驱动推出“数字创投”服务,实现融资信息查看与股权融资对接双线上服务。


中小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因地制宜

当前,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着力点之一。许伟表示,从微观的资金需求层面看,民营小微科创企业的发展是明显加速的。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等因素对这些企业做好核心技术研发都有帮助。

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则用一组数字展现了民营企业在全国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全国37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占35万户,占比达94%;全国21.5万户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有10.3万户“专精特新”小企业、2.1万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5%都是民营中小企业。

庄聪生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中,民营企业是重要的生力军。对于有实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需要及早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

他特别强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民营中小企业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产品、技术、工艺改造创新,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民营中小企业大部分在产业的低端,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的企业。”庄聪生指出,但轻工、机械、纺织、家居等传统领域的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因此,中小企业要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从而孕育新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校对:廖胜超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