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严打网络暴力,禁止借机炒作,共建清朗网络环境。

发布时间: 2024-06-14

6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下称《规定》),从明确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网络暴力信息和账号处置、强化用户权益保护、加强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等方面,为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规定》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暴力事件实施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营销炒作行为。明知他人从事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其提供数据、技术、流量、资金等支持和协助。

《规定》明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建立网络暴力信息监督管理机制,鼓励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履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义务,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并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

具体来看,《规定》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暴力事件实施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营销炒作行为,不得通过批量注册或者操纵用户账号等形式组织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明知他人从事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其提供数据、技术、流量、资金等支持和协助。

同时,《规定》强化网络暴力信息预防预警,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和典型案例样本库。规定信息和账号处置制度,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对涉网络暴力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处置义务,以及对相关账号的处置措施。建立用户保护机制,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完善私信规则,发现用户面临网络暴力信息风险的,应当及时通过显著方式提示用户,告知用户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网络暴力造成的悲剧事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近期网络造成的几例悲剧事件让大家意识到网暴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治理网络暴力还存在着在违法行为和主体认定难,违法证据取证难、治理周期长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石佳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平台治理是网暴问题的“牛鼻子”,网暴监管和执法应聚焦平台的不作为,以及利用算法、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恶意营销炒作的行为。

近年来,为防治网暴,网信部门、“两高一部”等部门出台多个指导意见。伴随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完善,治理网暴的平台责任不断加重。

2022年4月和11月,中央网信办先后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互联网平台对于网络暴力的治理需从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依法从严处置处罚四方面入手。

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部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对网络平台“不作为”而导致网络暴力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媒体表示,很多网暴都是从平台热搜、热榜而来的。他建议,对于热搜、热榜,平台应该有更严格的审核机制,既有算法机制的调控,同时又有人工审核把关。“不要什么内容有流量都可以上热搜。”

5月31日,抖音近期发布“重点打击泄露隐私、P图公开辱骂等网络暴力言论的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以来,平台共发现并处置网暴舆情162件,拦截超过5000万条评论信息,发文警示、教育施暴者近70万个,并与公安机关建立网络暴力线索反馈机制,可第一时间把涉嫌违法犯罪的网暴线索报送至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就《规定》答记者问时指出,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依法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取证调证、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协同治理网络暴力信息。公安机关对于网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移送的涉网络暴力信息违法犯罪线索,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侦查、调查。

校对:冉燕青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