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珠三角“小巨人”崛起秘诀,探寻上市企业成长密码!

发布时间: 2024-06-25

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沃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巨人”登陆资本市场。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调研走访发现,广东“小巨人”上市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凭借各自“独门秘籍”,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芯片等新兴领域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小巨人”蓬勃发展

日前,一场以“智能定义未来”为主题的论坛在广州举行,吸引了300名行业专家、分析师及业内人士参加,前沿技术和产品纷纷亮相,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安凯微发布了最新一代带算力的芯片产品,成为此次论坛一大看点。

安凯微专注于为物联网智能硬件提供核心SoC芯片。2023年7月,登陆科创板的安凯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近年来,公司快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端侧落地,并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为智能物联网产业赋能,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凯微董事长胡胜发表示。

安凯微快速发展壮大的历程,是珠三角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累计培育15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位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广东“小巨人”上市企业数量超240家,上市率约为16%,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三,成为广东上市“生力军”。

按照规划,到2027年,广东省计划累计培育超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万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推动150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坚持长期主义

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专业化是专精特性“小巨人”最大特色。据统计,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期限主要集中在11年-20年,不少企业成立时间超过20年。这些“小巨人”长期专注并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行业,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长期主义的坚定践行者。

深圳南山区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高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瑞凌股份是一家专注于逆变焊割设备、焊接自动化系列产品、焊接配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公司董事长邱光看来,作为一个产业大国,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建设任重道远,而焊接技术不断进步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早在1987年,邱光就发明了国内第一台逆变场效应管手工电弧焊机。2002年,瑞凌股份正式成立。2010年12月,瑞凌股份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通过长期深耕和积累,瑞凌股份在逆变焊割设备领域牢牢占据领先地位,并向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焊接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稳步迈进。邱光表示,公司在焊接领域的探索不会止步,将持续专注于焊接行业,成为用户高度信赖的焊接专家。

佛山是我国制造业重镇,近年来共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位于佛山南海区的东方精工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瓦楞纸包装装备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公司之一,目前已成为综合实力国际领先的智能瓦楞纸包装装备供应商。近年来,东方精工子公司百胜动力以及参股的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和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连续成功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公司董事长唐灼林介绍,公司长期深耕智能瓦楞纸包装装备领域,2011年上市以来,公司营收规模增幅超过12倍,归母净利润从0.76亿元增长至4.33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速接近16%。按照计划,东方精工正在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向布局,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重视自主创新

记者走访发现,广东“小巨人”上市企业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攻坚克难。依靠自主创新,众多“小巨人”快速成长为参天大树,并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军企业。

近期,纬达光电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介绍,该奖项是广东省在科技成果奖励方面的最高荣誉,本次获奖是对纬达光电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动、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纬达光电专注于高性能偏光片和光学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打破进口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公司自主开发了在高温85℃、高湿85%RH条件下显示稳定性能超1000小时的高耐久中灰染料系偏光片,一举攻克当时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公司将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积极打造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董事长刘燕婷表示。

综合能源技术与服务创新壁垒极高。智光电气成立于1999年,长期专注于能源技术领域。公司在工业节能、储能及综合能源服务领域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并成为多项新技术的行业倡导者与引领者。

2023年,智光电气研发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第四代高压变频产品等多款重磅新产品。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903项。公司主编、参与编写的各类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超过70项。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首页 - 股市 - 数据 - 市场动态 - 金融 - 产经 - 基金 - 新股 - 创投 - 科创板 - 新三板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18001175879

商务合作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投诉反馈

Copyright @ 2024 金融谷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2024068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