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7月5日,上海国投公司董事长袁国华在论坛上表示,国有资本应引领AI产业发展,把握科技创新的三个命题:支持不同创新类型、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适应创新范式变革。上海国投公司将建立多元化基金集群,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推动AI科创企业集聚,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在2024年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论坛的璀璨灯光下,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投公司)的董事长袁国华发表了振聋发聩的致辞。他坚定表示,针对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难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必须肩负起战略引领的重任,引领国有资本、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资金洪流,向人工智能这一澎湃发展的产业浪潮中汇聚。
科技创新的演进,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需要我们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好三大命题。
袁国华深刻洞察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那种传统的依靠要素驱动、大进大出、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开辟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全新发展道路,引领中国经济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科技创新的演进逻辑,构建高度契合的科技金融供给体系,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命题。”袁国华掷地有声地指出。首先,要满足两种创新类型的不同需求。一方面,我们要推动体现国家战略的使命驱动型创新,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让国有资本发挥引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形成超常规、大强度、长周期的支持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推进面向市场需求的市场驱动型创新,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发挥市场资本的加速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其次,我们要构建全链条加速的支撑体系。在“100-100万”的产业化阶段,提供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让创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在“1-100”的成果转化阶段,强化天使风险资金供给,帮助早期科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同时,还要向“0-1”的基础研究阶段延伸,洞察技术的市场前景和市场模式,善于发现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等重大信号源。
最后,我们要适应创新范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必须强化“跨界”理念、“破界”思维,在投资者与科学家、企业家之间搭建深度链接的桥梁,推动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高度协作的创新生态。
上海国投公司作为一家肩负重要使命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正积极构建多元化基金集群,以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产业变革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国家战略规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它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袁国华也清醒地看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产业、金融”三者高效循环还存在诸多挑战。以信贷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适应创新需求、长期战略投资少、产投基金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亟待解决。他强调,解决这些堵点难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必须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在袁国华看来,国资平台既体现政府意志,又运用市场机制,能够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优势结合起来,成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枢纽节点和战略链接。他呼吁国资平台要更好发挥撬动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向人工智能产业集聚。
“国资平台还要充当长期资本的角色,”袁国华表示,“发挥国有资本的功能性作用,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对早期AI科创企业形成长周期的支持模式。”
上海国投公司作为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复合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立足于“基金管理+创新孵化”的定位,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今年4月,上海市国资委宣布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共同打造具备科创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袁国华自豪地表示,上海国投公司的角色定位不仅是战略投资者,更是资源撬动者、赛道引领者、生态构建者。目前,公司正在组建总规模1000亿元的市级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建设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投资平台,统筹国有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上海国投公司的基金管理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新的战略使命,加快建立全产业、全周期、全类型的多元化基金集群,”袁国华充满信心地说,“努力成为政企学研各方资源的‘链接者’与‘放大器’,助力上海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