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攻克晚期乳腺癌药物的创新药企——北京华昊中天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昊中天”)递表港交所主板,建银国际和中信建投国际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据悉,华昊中天此前于今年1月29日首次递交了港股招股书。更早之前,华昊中天曾在2022年获得科创板受理,经历了两轮问询,彼时上交所主要关心核心产品的市场空间、控制权稳定性等问题,2023年5月该公司撤回上市材料。
从A股辗转至港股的华昊中天,此番能否如愿?
经营可持续性挑战
根据此前在科创板上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华昊中天2019至2021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592.06万元、-6525.00万元、-2.78亿元。
从2019年至2023年9月,华昊中天5年累计亏损近7亿元。这使得市场对公司业务前景稳定性产生质疑。
但据公司最新披露的招股书,华昊中天2023年和2024年前5个月收入分别为2704.7万元、2856.4万元;期内亏损分别为8342.9万元、5745.3万元;实现毛利分别为1833.5万元、2429.5万元。由此可以,今年上半年华昊中天亏损收窄了1.45倍,毛利增加了1.32倍。
其中,在成本端上,此前于科创板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该公司销售费用为1.92亿元,研发费用为9305.68万元。也正因上述两项费用在2021年出现巨大增长,而使得公司被市场质疑经营可持续性。
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里,2023年和2024年的1-5月,华昊中天销售及分销开支和研发开支均出现收缩,分别减少1339.4万元和1435.5万元。
同时,在此前被市场质疑的经营现金流亮红灯方面,华昊中天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有足够的运营资金应付未来12个月内至少125%成本,包括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以此隔空回应此前市场质疑。此外,对比2023年和2024年的1-5月,华昊中天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也有所增加,从-6905.3万元上升至-5101.4万元。
以上财务状况上的变化或与优替德隆注射液成功商业化进程有关。该产品于2021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23年3月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让华昊中天开始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虽然这款优替德隆注射液药品入医保后,价格下降超过60%,但无论如何,这给华昊中天带来了持续增长的销量。
最新财报中披露的销售数据显示,华昊中天2022年、2023年全年销量由1.85万瓶涨至9万瓶,同比增加387%;2023年和2024年前5月销量分别为3.69万瓶和3.86万瓶,同比增加4.6%。
如此强劲的销量,也使得公司毛利率大幅增加。公司在2023年1-5月毛利率为67.8%,至2024年同期已增至85.1%,同比上涨17.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动态调整机制,优替德隆注射液药品协议期限只到2024年12月末,并且目前国内获批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微管抑制剂类药物已多达7款,竞争十分激烈。届时倘若医保定价幅度继续下调,或将给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合成生物技术商业化莫测
从上述财务状况中可见,目前商业化品类单一对华昊中天业绩的影响之大。
然而,当初国投创业、倚锋资本、经纬中国、建银国际、朗玛峰创投等一众知名机构接力投出45亿元人民币估值的时候,真正看重的是其背后的“合成生物学技术”。
招股书显示,为成功开发优替德隆,华昊中天搭建了三大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分别为“组合生物合成平台”、“微生物大规模发酵生产技术平台”以及“微生物药物制剂开发平台”。
这也使得优替德隆注射液是当前唯一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并获批上市的化疗创新药,亦是过去十几年来全球唯一获批准的具有新型分子结构的微管抑制剂类药物。
因此,资本赌的是,华昊中天借优替德隆跑通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平台的经验,后续将能源源不断开发出更多品类抗癌药物。
然而,他们忽略的是,创新药开发周期漫长。以优替德隆注射液商业化进程为例,2011年1月,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优替德隆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晚期乳腺癌临床试验,直到2021年3月才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期间的试验和研究有接近10年的时间。
反复验证的临床试验,以及药物批复时间的不可控性,使得成立于2002年的华昊中天,在过去22年时间里,仅完成了一款产品的商业化。剩余19个产品管线里有约一半项目为优替德隆注射液的适应症拓展项目或者剂型改良项目。
雪上加霜的是,优替德隆的核心化合物于2003年1月28日申请的发明专利,于2023年到期。虽然华昊中天称,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的创新药,将具有较高的仿制门槛。但仅商业化2年,就要面临全市场的挑战。
即便扛住了仿制药挑战,现阶段,全公司脱离于优替德隆之外的候选产品只有3款(BG22、BG18及BG44),但都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下一个支撑大盘的明星产品,似乎还遥遥无期。
对此,华昊中天在招股书中也坦承,“我们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商业化优替德隆注射液未获批准的其他适应症或任何其他管线产品”。这意味着45亿人民币或将只能换得一个商业化品类,也将压缩其商业化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