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热盼不受QD额度限制的互认基金规模扩容。
随着中国投资人全球配置意愿攀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再扩容但依旧吃紧,另一种QD类型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产品也在密集发行但门槛颇高,仅限于高净值个人。在此背景下,机构热盼不受QD额度限制的互认基金规模扩容。
基金互认额度规模有望落地
据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机构人士处了解,基金互认额度规模有望在四季度落地。
早在今年6月14日,证监会发布的《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到,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这意味着,随着后续修订稿完善并正式发布实施,北上互认基金总规模有望继续扩容,一只在香港注册发行的基金的募资,80%可从内地募集。此外,另一优化方向则是,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
一般而言,内地符合标准并在香港销售的基金被称为“南下”基金,而香港符合标准并在内地销售的公募基金被称为“北上”基金。近两年来,内地利率走低,境外投资走俏,“北上”基金受到追捧。
数据显示,近20家外资和中资国际资管公司发行过基金互认产品,例如易方达资产(香港)、博时基金(国际)、华夏基金(香港)、惠里基金(香港)、摩根资管、东方汇理资管、施罗德投资管理等。
北上基金的投资主题涵盖了全球多资产、海外股市和海外债券等,投资区域也涵盖了中国香港、美国、印度等。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除日本)基金分销主管曾劭科(FreemanTsang)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互认基金本来是5∶5的比例(内地销售和香港销售占基金总资产比例),未来有望开放到8∶2,“这也表示中国政府看到需求量的提升之时,也在寻找一些有效率的渠道,让内地投资人布局全球市场。QDII的额度每次获批后很快就用完,而2016年推出的互认基金以及近两年推出的跨境理财通则是有效的补充,可以帮助内地的投资人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并且分散风险。”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副总经理郭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06年QDII基金推出,很多内地基金公司都发行了众多可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募集门槛很低且产品种类丰富,但该类产品受限于额度,当前大部分产品都处于“限购”的状态,因而2016年基金互认开始作为QDII对外投资的一个补充,目前已经运行多年。
在他看来,相比起由内地团队管理的QDII基金,互认基金属于“原装进口”,因为机构可以把海外的产品直接引入内地市场,投资人可以买到在海外运作多年且有长期历史追踪业绩的产品,而且产品直接由海外的基金经理管理,“但由于受到5∶5销售比例的限制,当前不少互认基金处于‘关闭状态’,如果后续比例可以放开,那么相关产品就可以继续打开并在内地进行募资。”郭鹏表示。
例如,摩根国际债券自今年1月11日以来已暂停内地申购,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则是从今年5月11日起暂停内地申购,原因则是50%的比例限制;出于同样的原因,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自7月10日起暂停接受内地投资者的申购申请。
个人、机构配置需求旺盛
据记者从各大渠道了解,当前内地投资者和机构对于海外资产的配置需求较为旺盛。
除了对个人投资者销售,事实上互认基金也一直被机构作为海外配置的便捷工具,例如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券商资管等。某银行理财公司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的海外配置部分,往往会直接购买互认基金,因为速度更快且操作更便捷,部分理财公司早年尚未获得QD资质。此外,互认基金的汇率计算是根据实时汇率,而QDII的汇率则需要根据中间价。过去两年,中间价的偏离幅度仍然较高。
例如,在2024中国资产管理年会期间,恒丰理财总裁罗鹏宇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美债利率有所下行,预期在今年9月美联储还会降息,这一年,银行理财通过QDII、基金互认等方式投资境外的资产,主要布局中资美元债和美国国债等,规模和占比稳步上升,不少理财子抓住了这一波海外投资的机会。”
再如,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25只FOF产品重仓北上互认基金,涉及8只北上互认基金(同一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北上互认基金被重仓的产品数较一季度增加2只,合计持仓市值2.8亿元左右。
北上互认基金净认购从去年以来就不断上升。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北上互认基金总规模约为1300亿元,受限于50%的销售比例,部分产品已“关闭”,但总额度仍较为宽松。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8只北上互认基金中,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M-CNYHDG被持仓市值最高。3只FOF产品合计持有该基金8687.50万元。此外,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M-CNY的合计持仓市值也达到3851.53万元。
在纯外资基金中,互认基金规模最大的则是摩根资管。数据显示,摩根国际债券是FOF重仓的另一只北上互认基金。以同一基金不同份额分别计算,摩根国际债券——PRCCNY累计在二季度末被FOF重仓市值为7415.67万元,位居持仓市值榜单第二;而摩根国际债券——PRCCNY对冲累计的重仓市值为6291.36万元,位列第三。北美(35.4%)、成熟欧洲(28.6%)、成熟亚太区(14.6%)为该基金的前三大投资地区。合并计算后,FOF基金对摩根国际债券的持仓市值达1.37亿元,超过前述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
之所以内地投资机构对于海外债券的配置热情高涨,这是因为各界看好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债市表现,同时也垂涎海外的高利率。
当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6月前降息7次,每次25个基点。多数观点认为首次降息将在今年9月,降息幅度大概率为25BP。
曾劭科对记者表示,“我们团队发现,在1989年、1995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19年,这6次大幅降息阶段,基本上股债都会受惠。虽然有一些年份是股债都在跌,有一些年份是债券在跌、股票在涨,但是整体平均来看,股债都会有一个比较不错的表现。”
彭博的数据也显示,从1989年至今,美联储在6次(1989/1995/1998/2001/2007/2019年)降息周期中,就降息后的第一年内股债的平均表现来看,纳斯达克指数为9.7%,标普500指数为5.8%,美国国债总回报为6.2%,美国综合债券总回报为5.7%。
外资优化战略布局
参照当年日本进入低利率时期后的投资趋势,日本的海外投资不断升温。当前,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外币资产占比远不到10%。鉴于中国境内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更具海外投资优势的外资机构则开始将焦点转移到跨境业务之上。
多家外资机构的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QDLP、跨境理财通、基金互认等跨境业务将是未来发力的重点。不过,当前不少外资机构的海外基金产品注册地为卢森堡,便于进行全球募资,但仅有中国香港注册的基金才能被涵盖在互认基金计划之中。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外资机构计划在香港注册基金。
券商研究提及,目前北上互认基金数量达到39只。2023年以来北上互认净认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截至5月底,北上互认基金累计净认购额达到273.2亿元,较去年底的174.4亿元增长近百亿元;特别是一季度净认购达81.7亿元。近一年内,北上互认基金净认购额增加超过120亿元。
汇丰集团在今年6月发布的一项面向全球大众富裕群体调查显示,相较于一年前,中国内地受访者的投资意愿正在上升,全球化配置意愿增强。超过半数(52%)的内地受访者计划增加对境外市场的投资,其中中国香港是最受关注的市场之一。调查还发现,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内地投资者减持现金增加投资的意愿正逐步增强,其中,逾三成受访者计划未来一年内将六成(61%)现金转换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