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在造车路上再向前迈了一步。
企查查显示,10月11日,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钟成堡,目前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等。
从股权穿透图来看,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旗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这一举动被市场视为格力再次加码布局新能源造车赛道。
2016年董明珠个人持股珠海银隆新能源(下称“银隆”)后,开始正式涉足造车业务。银隆逐渐成为格力电器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深耕新能源客车和钛酸锂电池业务技术。但被收入董明珠麾下的八年里,银隆自2017年业绩开始出现下滑,截至2024年6月30日,格力钛新能源总负债为247.86亿元。跨界造车的董明珠一直在填格力钛的“坑”,“坑有个填平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有希望的。”董明珠此前曾表示。
早在2013年,董明珠与雷军以十年后营业收入为赌局,2019年,董明珠喊话雷军:“10亿元不要了,再赌5年”:一赌谁能因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让世界真正爱上中国制造;二赌谁能成为自己行业的世界老大。2024年,雷军和董明珠五年之期“新赌局”再次迎来验收时刻。
“造车是个百年赛道。”三年前开始跨界造车的雷军认为。对同样自带话题度的董明珠来说,格力的造车业务却没能像小米那样有流量的正向加持,但董小姐不愿轻易放手。
八年”造车局”:投入、亏损、收购
董明珠和雷军的十亿赌局,从空调延续到造车上。造车三年的小米成为今年中国车市的黑马,在造车赛道耕耘八年的格力仍未进入收获期。
早在2016年,董明珠就已经有造车的想法,只比今天的明星新造车公司理想、蔚来晚一年。当时,董明珠想用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100%股权,但没能通过11月16日的股东大会合议。在董小姐看来,中小股东“鼠目寸光”,她坚信,“虽然我们没有收购成功,但是我们一定要做新能源汽车。”
不到一个月时间,董明珠依旧“孤注一掷”以个人资产入股银隆。同时,她还拉来了大连万达、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集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对银隆增资30亿元。
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有部分造车新势力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吉利、北汽、江淮、长安等传统车企都正试水新能源。为何董明珠偏爱成立仅8年的银隆?
银隆曾在新能源客车赛道闯出一番天地。2016年,银隆的业务主要是新能源客车和锂电池制造。在商用车赛道,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加持,董明珠坚定看好银隆的未来价值。在之后的两年,银隆则用销量证明了董明珠的眼光。2017年,银隆新能源客车以6626辆的年销量排行全国第四;2018年,其销量增至7278辆,仅次于宇通、比亚迪,排行第三。
但打击接踵而至。2018年1月,银隆屡次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资金链出现问题。到2018年11月,银隆自曝“家丑”,公开披露大股东银隆集团及实控人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2019年,银隆新能源客车的销量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全年销量仅为2708辆,同比下滑62.76%。次年,银隆开始持续亏损,甚至开始被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拍卖股权。截至2020年底,银隆负债已超过225亿元。
虽然“银隆变窟窿”,但董明珠依旧坚持力主收购银隆。2021年8月,格力通过司法拍卖公开竞拍的方式,以18.3亿元获得了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加上董明珠此前个人持有的17.46%股权委托给格力行使,银隆正式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后续则更名格力钛新能源(下称“格力钛”)。
格力的输血也没能让格力钛的销量回春。2022年,格力钛累销客车1789辆,同比降低11.65%。同年宇通客车、苏州金龙、中通客车的新能源客车销量分别以11515辆、5306辆和5032辆位居前三。
董明珠在2024年3月曾表示,她相信格力钛新能源在当年可以实现扭亏为盈。据格力2024年中报,截至2024年6月30日,格力钛新能源总负债为247.86亿元,净亏损19.05亿元。但从格力电器的财报来看,家电业务的净利尚能覆盖造车业务的亏损,但格力钛押注的商用车赛道,钛酸锂电池以及氢燃料动力电池技术尚未进入收获期。
对于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董明珠曾公开表示坚决不后悔。新近成立的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印证了董明珠的决心。
“坑有个填平的过程,曙光就在前方”
造车这条路是董明珠为格力谋定的新出路。格力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谋求多元化发展,也是董明珠接手格力当年就大力推行的战略。
她敏锐意识到,家用空调的高增长时代正逐渐落幕。据Wind数据,2010年到2015年,格力的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逐渐下滑。董明珠的任务是带领格力找到新的增长曲线,为此,她试水过手机、小家电、新能源、医疗健康甚至预制菜赛道。
(格力电器历年收入结构图,来源:Wind)
董明珠造车起步是车载空调业务。在个人入股银隆后,董明珠称,格力电器在三四年前就在研究汽车空调,对于这一产品的技术已经完全掌握。2017年至2018年里风头正盛的银隆让董明珠看到了格力转型的希望,也计划未来大力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
董明珠非常重视电池业务的布局,除了新能源客车业务外,格力钛一直选择钛酸锂作为自己的技术路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更广泛使用的是碳酸锂,以及其衍生的电池产品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董明珠口中“更安全的”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低,在国内交通领域的应用空间相对较小。“我们选择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能赚钱而去做,是因为未来发展需要而去做。”董明珠曾公开表示。
不过,坚定钛酸锂电池赛道的格力钛也有向市场妥协的迹象。企查查显示,格力钛业正布局磷酸铁锂电池。2024年6月11日,格力钛申请了一项名为“磷酸铁锂电池及制备方法”的专利。尽管近两年走向出海的格力钛收获了小部分国外的储能业务和新能源客车订单,但技术投入却没有兑现到足够的资金。
在造车产业的上下游,格力也有意布局。2022年,格力电器斥资30亿元持有盾安环境4.1亿股股份,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38.78%,后者是制冷元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制冷配件业务及制冷设备业务、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两大板块。在汽车零部件领域,2015年成立的格力智能装备主营业务是提供针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的数控机床GA-GF2755。格力智能装备是格力电器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曾为特斯拉零部件制造提供支持。
蔚来CEO李斌的“没有200亿就不要造车”,在董明珠这里同样适用。从董明珠的造车动作来看,有母公司的营收做保障,大力收购、广泛布局仍是其造车的主要手段。但造车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卖车,没有新的业务收入,格力钛也成为格力集团的唯一亏损源,活下去是头等难题。
融资方面,除了格力电器和董明珠的支持,格力钛没有其他资金来源。从披露的公告来看,2023年12月,格力电器公告称,格力电器进一步增持格力钛股份至72.47%,并且计划在未来全资持有格力钛。企查查显示,除格力增持外,近五年里格力钛未收获任何融资。
董明珠入局造车都不算晚,却在行业起飞时没能分得红利、收割市场份额,反而逐渐掉队。“格力电器暂时不进入新能源家用车领域。”2022年2月,董明珠曾表示。新能源客车赛道从来都不是新能源的主流竞争场域,受B端市场的客车需求限制,其市场蛋糕做大的可能性不大。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客车销售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为470亿元。
新能源客车行业龙头出现,市场份额正进一步集中。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宇通客车位居全国第一,销量占比份额接近15%,其次是福田欧辉、比亚迪、金龙客车,上述企业销量市场占比份额均在10%以上。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客车赛道,还没能成功跑出成果的格力钛压力不小。
与董明珠一致的是,为寻找新的增长点,不少家电行业都瞄准了新能源汽车这条路。没有正式造车的美的和海尔也有汽车业务布局。美的集团通过其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已经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海尔集团则侧重于利用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家庭技术,与车企合作。
直接入局造车的家电大佬也不少。早在2010年,“彩电大王”黄宏生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商用车和乘用车业务。今年9月,由黄宏生创建的创维汽车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旗下中型SUV的改款车型和首款A级紧凑跨界产品。据创维汽车的官方数据,2023年全年合计销量为18630辆,月均销量1500辆左右,而同期零跑汽车的月销量在1.2万辆左右。今年9月17日,夏普公司在日本东京展示了一款电动汽车(EV)的概念模型“LDK+”,并表示夏普将正式开展纯电动汽车业务。
与同行们相比,格力钛的业绩有一定的差距。但董明珠依旧持看好态度,在2023年6月的格力股东大会上,“坑有个填平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有希望的。”董明珠表示,“(格力钛的)曙光就在前面。”
跨界造车的淘汰赛早已打响,董明珠投入的石子,何时才能激起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