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商品期权市场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期权成交量与成交额也在持续增长。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商品期权的出现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更灵活、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也为一些还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渠道。一种融合期权的保险模式蔚然兴起,正在打开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阔天地,十分具有推广意义。
“妙招”频出,风险管理不再难
天越热瓜越甜,天越热小龙虾越难熬。利用不同品种对天气的不同反应,一套独特的风险对冲模式应运而生。近日,由国联期货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研发的“小龙虾高温指数保险+衍生品”产品成功落地。该产品操作层面是养殖户通过购买高温指数保险从保险公司获得保障,保险公司则通过场外期权向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转移风险。此外,项目将对高温反应截然不同的西瓜种植企业引入风险对冲机制中,保险公司部分承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风险,构建了包括小龙虾养殖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西瓜种植企业在内的多层级风险分散体系,实现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风险互抵。
记者注意到,上述“温度指数保险+衍生品”的模式并非孤例,实际上已在水产养殖、果木种植、粮食种植、电力销售等多个领域落地。比如,招商期货去年底推出的招商天气指数系列衍生品,该系列产品以温度、降水等天气指数为标的,利用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工具,将风险进行转移和对冲,帮助实体企业和农户对冲不利天气风险。
除了上述利用影响商品供需变化的因素,或不同商品间的互补性进行的金融创新外,还有利用不同商品间的相关性的创新模式。在“中国酥梨之乡”河南宁陵县,利用苹果期货及场外期权实现与酥梨现货价格之间的联动机制,给宁陵酥梨种植户戴上“护身符”。
记者了解到,国内目前还未上市天气衍生品,上述创新探索无疑有助于风、光、水等各类天气指数的标准化发展,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举措给一些还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商品提供了风险管理渠道,甚至给一些因自身资质无法开展期货交易却又存在风险管理需求的品种提供了依靠。
浙商期货产业研究所所长蓝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保险+期权’模式的基本逻辑是保险公司通过‘保单’,为农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然后将该风险通过‘场外期权’转嫁给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再通过期货市场中对应的期货品种,进行风险对冲。”
据蓝旻介绍,目前开展非期货品种类“保险+场外期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代替“场外期权”进行风险对冲。一是找到合适的下游企业,其需求恰好是与农户相反的。如在水产养殖类保险中,农户害怕的是温度上升导致的水产死亡,而西瓜种植企业、空调企业等恰好是希望看到温度上升,害怕温度下降的一方。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协力将农户和此类下游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可以有效解决风险对冲问题,是最天然的对冲风险的途径。二是通过替代品、互补品或者拟合指数等相关形式,利用期货市场中已有品种拟合回归模型进行风险对冲。如利用白糖期货保障甘蔗价格风险、利用苹果期货保障酥梨价格风险、利用生猪鸡蛋豆粕拟合指数保障肉牛价格风险等。在该方式中,回归模型是否与原品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向农户针对模型中的保障标的进行保障意义的合理解释是决定该方式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风险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两个难题。
勇于创新,精于实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保险+期权’的金融创新将两种金融机构,通过一个产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多样化的需求具有广泛而有益的影响。”蓝旻如此评价。
这种创新是否值得更多非期货品种借鉴呢?国海良时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保险+衍生品”模式至更广范围,让更多非标标的有一个规避价格风险的渠道一定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好事,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能切实发挥金融工具作用、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的本质。但是这种模式创新对期货公司的专业要求更高,要提前做非常多的准备。如对应商品对冲品种的对冲指数拟合、风险相关性测算等大量计算、风险模拟评估和风险预案处置等工作。
上述国海良时资本相关负责人认为,与创新行为相伴而来的一定有预料之外的风险,因此需大胆且格外谨慎。他建议,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应根据原有业务发展规划,逐步深化创新行为并持续关注数据反馈,保持思考样本案例的利弊以及持续对对冲工具、对手市场的时效性进行评估。在探索模式成功并具备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后才考虑向市场积极推广。
蓝旻认为,未来如何针对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品种,将其与期货市场中已有品种建立适当的联系,并设计合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期货公司应该努力探索的方向。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将复杂的金融产品通过个性化的“保单”形式体现,并对被保险人予以解释与宣传是项目能够真正运行的关键。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应该一同努力,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保障,从而真正实现发挥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不断扩容,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和服务内容日臻丰富,越来越多领域的产业参与者认识期货市场、走进期货市场。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仍有众多未开展期货交易的商品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产业需要风险管理工具。其中,部分产业人士建议行业能搭建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可以发布需求,让更多期货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发现其需求并量身定制服务,也便于金融机构更好地组织市场资源实现创新协同,保证产品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