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聚能,新质领航”为主题的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9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落幕。本届工博会为期5天,共设9大专业展区,吸引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家参展商,展览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14点,到场专业观众达20.1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达13.51亿。
展会期间,超1000项新技术和新展品首展首发,10项CIIF大奖、3项CIIF工匠奖揭晓,200余场同期论坛及现场活动,展现“1+3+1+N”高层级对话作用。上海“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第一批)重磅发布。
本届工博会的主题和展品都在不断阐释着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含义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9大专业主题展分布在上下两层12个展馆内,专业观众上下楼穿梭各馆之间,众多参展商充分利用展示空间,集中展示工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一体化展示模式,生动诠释了产业链的紧密整合,打造了一个高效协同的工业生态系统。
132项工业机器人创新成果全球首发
工业机器人是本届工博会的突出亮点之一。在本届工博会现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尤为引入注目,包括132项全球首发、87项亚洲首发以及128项全国首发产品。
据了解,在汽车制造、3C电子、新能源(锂电、光伏)等关键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不断扩大,合计占据近75%的应用份额。在下游市场推动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朝着高精度、高速度、高负载方向发展。
例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华龙讯达携高性能自主可控国产 PLC 8010,该产品支持多个处理单元并行计算,能在2ms周期内驱动512个伺服轴,确保生产过程高效稳定。埃斯顿展出的机械具有35千克负载能力和2100毫米的臂展,而节卡机器人新首发的JAKA MAX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则将负载能力提升至40公斤,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图:工博会现场展出的工业机器人
秀出中国“智”造软实力
本届工博会诠释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全面性和产业配套的强大能力,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国产化进程的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这不仅凸显了中国工业的实力,更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发展和投资潜力的绝佳机会。
在智能生产领域,浪潮的“智产大模型”和上海仪电等工业领军企业正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等新型领域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上海仪电的超大力值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及测量系统装置,自2023年起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这是中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生动例证。
罗马尼亚工商联合会驻华首席代表罗伯特在参观展会后表示,工博会是讲述中国现代化的故事的重要平台,在中国生活的14年里,他见证了中国工业从生产低成本产品向高新技术转型的历程。
同济大学的康斯大教授认为,中国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的发展位于世界前列。在这次工博会上,也看到了许多前沿技术和应用成果,理解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图:工博会现场